這位叫毗沙門的“多聞天王”,也許才是唐朝的真正奠基人

這位叫毗沙門的“多聞天王”,也許才是唐朝的真正奠基人

隋大業十三年,你大媽還是你大媽,你大業已經不是你大業了。在一心成就千秋大業的楊廣的胡亂操盤下,由於飆進太猛,隋朝已經千瘡百孔。

時年二十八歲的李建成,小字毗沙門,即多聞天王,正奉父親之命在河東地區開展獨立自主的招兵買馬和結交豪傑的革命運動,並大有斬獲。此時的李淵,已經開始為脫離隋朝體制,開創自己公司、實現財務自由大做準備了。

早有逐鹿問鼎之意的李淵,任由晉陽令劉文靜、晉陽副宮監裴寂再三勸說,遲遲不肯用兵,非要等李建成率兵從河東來太原再說。畢竟,打仗上陣還看父子兵嘛。

617年6月,與李建成匯合後,李淵自稱大將軍,帶領李建成、李世民提兵三萬直指長安,時年十六歲的第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

有這麼一個略顯香豔的傳言,李世民、劉文靜曾趁李淵醉酒時安排晉陽宮宮女伺寢,恫嚇李淵犯了僭越欺君之罪,李淵才匆促之間下定起兵決心。

此說法有杜撰拔高李世民在起兵決策中所起決定性作用的嫌疑,根本站不住腳,十九歲的李世民還不至於有這般厚黑和前瞻性的政治手腕。這麼說不但完全侮辱李淵智商,也是痛罵讀者大腦比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還簡單。

617年7月,雖然並沒有通過合法註冊,李氏家族企業正式開張運營。發佈了“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興兵檄文後,建成、世民哥倆開始踏上打怪通關之路,保著唐國公去往西安拜佛取經。

首戰西河郡(今山西汾陽),李建成嚴令將士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城內軍民紛紛投誠。並有守城官佐當起帶路黨,打開城門引建成兵馬入城,除郡丞高德儒不肯投降被誅,西河人全部得以赦免保全。僅僅九天就兵不血刃拿下西河,興奮的李淵加李建成為隴西郡公,左領軍大都督。李世民加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此戰顯示出了建成同志高超的政治素養,具備軍事主官和政治委員一肩挑的能力。

8月,再戰霍邑(今山西霍縣)。見城堅兵眾,守將又固守不出,李淵採用李建成誘敵出城之計,引誘西京留守、代王楊侑帳下虎牙郎將宋老生出城野戰。李世民領兵率先控制城門,隋兵大亂,宋老生無法入城。無奈之下,非著名錶演藝術家宋老生同志堅決不用替身,想親自以吊威亞的方式縋城而入,未果被殺。其家人想必非常後悔,後悔當初沒給買鉅額人身保險。佔據霍邑後,通往關中的門戶,在李淵集團軍面前豁然洞開。

9月,李建成奉李淵將令率軍扼守潼關。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隋將屈突通大軍,既不能西進追擊李淵,向東又沒有退路,只得僵持。潼關之戰對李淵集團的戰略意義不亞於國共雙方的錦州戰役。李建成又建功了,他總能像梅西、C羅一樣及時出現在應該出現的位置,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此後李淵主力軍團得以一路向西,而關中隋軍成了甕中之鱉,被吃掉命運無可避免。

一個月後,李淵親率本部中軍與李建成左軍、李世民右軍在霸上(今陝西白鹿原)勝利會師,整體野戰兵力變戲法一樣猛增,達到二十萬之眾。隨後李淵大軍兵臨長安城下,圍而不攻,等待楊侑主動開城迎接。

同時效法劉邦的約法三章,約法十二條,幾乎是沿著劉邦曾經走過的成功之路又走了一遍。一樣的屯軍霸上,一樣的東據潼關,一樣的以關中為穩固的革命根據地成就帝業。

尷尬的地方在於,劉邦是被秦三世手捧傳國玉璽親自開城門迎進的,李淵是率兵攻破城門而入:李建成部下悍將雷永吉,率敢死隊提鬼頭刀首先登上城牆,讓李氏軍旗在城頭獵獵飛舞,長安方克。

從太原起兵到攻克長安,僅用短短七個月。假如李建成說哥搶下了首功,李世民也會說哥說得對,我不和你犟。

—— 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