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文章:必讀歷史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 ,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

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一句話,霍去病個性峭拔凌厲,做事鋒芒畢露,我行我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絕不拖泥帶水,絕不看任何人的臉色。

作為一員大將,衛青亦果敢勇猛,但是作為人臣,活的卻有點窩囊,背上了“世故圓滑”的評價。

漢武帝即位以來,最為關注的強國大事即是對匈作戰。在這場長達四十餘年的戰爭中,湧現出了一批抗匈名將,其中,最為突出的首推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騎奴”(以奴隸身份充當騎兵侍從)衛青。另一位在對匈作戰中立下奇功的戰神仍是從這個家族中走出來的少年英才霍去病,一樣出身低微,一樣彪炳史冊,一樣為大漢帝國的開疆拓土立下千秋功業,他們兩位可謂大漢帝國的絕代雙驕,那麼在開拓疆土的過程中誰更厲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衛青是河東郡平陽縣人,平陽縣吏與衛青的母親私通生下衛青,也就是說衛青是個私生子。這位歷史上著名的將軍身世和他舅舅一樣,也是私生子,他爹霍仲孺和衛少兒私通後生下了霍去病。

先說衛青,最明顯的是“與士卒同甘共苦,出將入相,謙和仁讓,氣度寬廣”。衛青出擊匈奴七次,戰功之大,有漢以來,從未曾見。打仗途中,他常身先士卒,安營紮寨,井鑿通,士兵都喝上了水後,他才肯喝。軍隊出征歸來,士兵渡河已畢,他才過河。

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衛青打仗,並不重在殺人多少,而是重在實現戰略目標,重在給敵人經濟以重大打擊,並重在獲取敵人物資,以戰養戰,使敵人失去生存的基礎,從而打敗敵人。

衛青一生七次出征匈奴,七戰七捷,斬殺俘獲敵人五萬餘人,他一生謹言慎行,為人謙遜,當時朝內第一諫臣汲黯對他不敬他也並不在意,反而更加尊重汲黯,並多次向他請教,這在歷史上很少有哪一位皇親國戚能夠做到衛青這樣。

霍去病則極為任性,從不管部下生活的如何,他只負責帶領他們打勝仗,然後拜將封侯。據記載,霍去病在塞外作戰時,士兵缺糧,有些人餓得幾乎站不起來,但霍去病卻吃得飽飽的,在地上畫定球場,和親兵們蹴鞠玩。

霍去病繼承和發揚光大了衛青深入敵境,出奇制勝,遠程奔襲,迂迴包圍的閃電戰的特徵,並將這一特徵進一步發揚光大。但他的打仗方法細節與衛青的不完全相同。

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霍去病在戰爭中,不要敵人物資和繳獲,重在殺傷敵人頭目和有生力量。自己軍隊的軍需取之於敵,不等後方供應。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證部隊的機動性,速度,靈活性。保證抓到敵人更多頭目,殺傷更多的敵人。將騎兵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也是霍去病部常勝的最大絕招吧:要麼戰敗身死,要麼立功揚名。他將前輩項羽、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兵法精髓用到了極致。只能說,霍去病真是天生的戰神!

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霍去病一生六次出擊匈奴,殺敵俘獲將近十一萬餘人,四次受封,他所率領的漢軍騎兵採用了突襲迂迴戰術,並效仿匈奴作戰方式反制於匈奴,在當時創造了一系列精彩戰役案例。

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與霍去病同樣作為陪葬重臣葬於漢武帝的茂陵,這兩位著名的舅甥組合在死後依舊陪同著漢武帝,共同回憶著他們三人當年的崢嶸歲月。

衛青霍去病這對著名舅甥組合,誰更厲害

綜上所訴,衛青霍去病同為不世出的一代名將。毫無疑問, 衛青,霍去病都是偉大的軍事統帥。不能簡單的認為衛青不如霍去病,或者霍去病不如衛青。能從出身貧寒的家庭,甚至是奴隸的後代,當上大將軍也沒有忘記本心,依舊心懷天下。因此兩人這方面可以說不分伯仲!

正所謂,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好和特點,衛青和霍去病到底誰是漢王朝的戰神?估計你心裡已經有杆稱,兩人,不管誰是戰神,他們都對漢王朝的開疆拓土立下不朽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