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文章:必讀歷史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

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

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錢鍾書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 新婚的錢鍾書和楊絳搭乘P&O公司的郵輪赴英留學

他是名滿清華的翩翩才子,她是秀外慧中的南國佳人。他是享譽天下的文學大師,她是蜚聲中外的翻譯大家。他們8歲在無錫小巷擦肩而過,22歲在清華大學古月堂一見傾心,25歲喜結連理,相濡以沫63載。他說:咱們只有死別,再無生離。她說:我一生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在楊絳先生《人世間最理想的婚姻應該是什麼樣?》裡第一章,她這樣寫:我第一次和鍾書見面是在1932年3月,他身著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見面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而我則緊張的回答:“我也沒有男朋友。”於是便開始鴻雁往來,越寫越勤,一天一封,以至於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難受了好多時。冷靜來,覺得不好,這是fall in love了。可是她卻不知,fall in love的不止她一個人。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1935年,錢鍾書獲公費留學資格,那時楊絳還沒有畢業但是考慮到錢從小生活優裕,被嬌養慣了,除了讀書之外,其它生活瑣事一概不關心,尤其是不善於生活自理,處處得有人照顧。於是楊就下定決心跟他完婚一起去英國。

1935年,錢鍾書與楊絳在無錫七尺場錢府舉行正式婚禮。婚禮這天的“黃道吉日是一年裡最熱的日子”,“新人、伴娘、提花籃的女孩子、提紗的男孩子,一個個都像剛被警察拿獲的扒手”。新郎錢鍾書身穿“黑色禮服,白領圈給汗水浸得又黃又軟”。此情此景,後來被錢鍾書搬到小說《圍城》裡,只是新郎、新娘換成了曹元朗與蘇文紈。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初到牛津,楊絳還在睡夢中,平日裡“拙手笨腳”的錢就做好了早餐,還體貼把一張用餐小桌支在床上,這樣楊絳就可以坐在床上隨意享用了。1937年,他們的女兒錢瑗出生了,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錢鍾書致“歡迎辭”:“這是我的女兒,我喜歡的。”楊絳說女兒是自己“平生唯一的傑作”。

他們在牛津時,錢鍾書午睡,楊絳臨貼,可是一個人寫字困上來便睡著了。錢醒來見楊睡了,就飽醮濃墨,想給她畫個花臉。可是他剛落筆楊就醒了。他沒想到楊的臉皮比宣紙還吃墨,洗淨墨痕,臉皮像紙一樣快洗破了,以後他不再惡作劇,只給楊畫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鏡和鬍子,聊以過癮。

那場史無前例的浩劫襲來之際,他時年五十六歲。他被扣上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的帽子上批鬥會,他被人吐唾沫。她帶著資產階級學者的高帽與他一同接受批鬥,她的頭髮被剃了一半,即便戴上假髮,她坐公交車還是被當成黑幫,無論面對怎樣的屈辱,他們依然相守著。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1998年,錢鍾書先生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88歲,在這之前,1997年,錢瑗因脊椎癌去世。楊絳先生相繼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這是一場死別,又是一場多大的哀痛呢?

2003年,楊絳《我們仨》出版問世,在文末她寫道: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個。”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錢鍾書和楊絳的愛情,就是這般溫暖而踏實。錢鍾書很優秀,但楊絳也不差。她是眾人敬仰的“女先生”,是優秀的作家和翻譯家,但她最引以為豪的身份,是錢鍾書的妻子,是“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錢鍾書評價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是妻子、情人和朋友。他們是一對最令人羨慕的夫妻。就像楊絳先生所言:“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

錢鍾書與楊絳:這是愛情最好的模樣,只有死別,再無生離

在我看來認識一個人、喜歡一個人、愛上一個人有時都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想了解一個人或許要很久甚至一輩子。最好的生活狀態不過就是:一個人時,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時,溫暖而踏實;三個人時,相愛而溫馨。從前啊,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這就是他們老一輩最純粹的愛情和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