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文章:必讀歷史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 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上元三年 (762年),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我們的小李白,和每一個人一樣,在公元701年的某一天準時來到這個世界。這一年是長安元年,這一年是武則天當權。這一年,王維也出生了,孟浩然十一歲,賀知章已經三十九歲了。

705年,李白五歲,開始讀書,也就是“五歲誦六甲”。 他的父親遷居到了蜀郡綿州青蓮鄉,注意這個青蓮鄉,想想李白為什麼叫青蓮居士。這一年,張諫之等人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中宗李顯復辟。這一年武則天去世,享年八十二歲。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715年,李白15歲,進入社會,詩詞得到社會名流的推薦。同時,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學習劍術,享受無為。渴望修道成仙。他在大匡山讀書,後來遊歷四方,曾經投靠過禮部尚書,李白被禮部尚書稱為“天才英麗”,被預言將來必成大器。

25歲時,他離開蜀地,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應山(今湖北省廣水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拜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省濟寧市)。727年,李白27歲,李白娶入豪門,娶了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天寶元年(742)這一年李白42歲,這是李白重要的一年,他應詔入京,被召見於金鑾殿,命供翰林,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第二年,玄宗舉辦盛宴,李白醉著被召見,令高力士為其脫靴。然,好景不長,在四十四歲時,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譭, 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被高力士等人詆譭,倒被賜金放還。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投入永王幕中,沒多久,永王被汙衊謀反,李白也進入了監獄,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佈大赦,這樣,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一歲。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李白一生追求功名,遊山伴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他一生

追求功名,漫遊山水和求仙之道,伴隨了李白的一生。儒家思想和道家,遊俠本不相融,但李白卻把這三者結合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這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李白身上有一種狂傲不羈的性格和飄逸灑脫的氣質。他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處處突出自我,自命不凡,喜為大言。

在小編看來,李白雖然是唐代的浪漫主義詩人,也留下了不少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詞,但是就本身來說似乎並不那麼浪漫,不然也不會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懣。李白的一生,很是瀟灑,前半生四處遊玩,恣情山水,後半生被迫流蕩。然對世俗的所求,卻大多得不到,或許對於李白這樣的天才、仙人來說,世間的路也就像那一天蜀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