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路上舉著這個三字大旗,兩次讓他轉危為安

1927年曾經叱吒風雲的近代三大軍閥之一的吳佩孚,在北伐軍和馮玉祥的夾擊之下徹底潰敗,而同一陣營的張作霖和孫傳芳並沒有施以援手,反而作壁上觀。

舉目四顧皆敵人,天下之大無以為家,吳佩孚心中感覺到特別的淒涼,但這個時候可不是感慨的時候,身後的敵人追的緊,他必須要儘快的作出決斷,是戰是降,他要給現在還留在他身邊的人一個交代。

最終他決定經河南借道湖北進入四川,向以前接受過他恩惠的軍閥楊森尋求庇護,他知道這一路肯定特別的兇險,所以讓人在一面大旗上寫了吳佩孚三個字,然後高舉這個三字大旗開始了逃亡之路,沒想到正是這面旗子,讓他一路上兩次轉危為安。

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路上舉著這個三字大旗,兩次讓他轉危為安

道士請吃飯

對於這一次的逃亡,吳佩孚心裡也沒做好多少準備,時間緊迫被敵人追著就跑路了,但一貫高傲自負的吳佩孚只是把這當做一次戰略轉移,並不認為這是一次逃亡。

按照一般人的觀念,逃亡肯定是要特別的低調,藏的嚴嚴實實就怕被別人發現,但吳佩孚卻反其道而行之,專門讓人舉著一面寫著吳佩孚三個字的大旗,走在隊伍的最前邊。在吳佩孚看來,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子和身份不能丟,吳玉帥這個牌面一定要支起來。

而他挑選的路線也是深山老林和田野小路,就是為了避開追鋪搜查的敵人,但因為走的匆忙,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食物經常不夠吃,遇到村莊的時候可以買點吃的,但要一直是山路就只能餓肚子。

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路上舉著這個三字大旗,兩次讓他轉危為安

進入湖北境內的時候,吳佩孚一行人在山路上走了快兩天的時間了,還沒有遇到一個村莊一戶人家,而周圍的山果野味也都被他們吃完了,整個隊伍無精打采,瀕臨崩潰。

吳佩孚眼想著這麼下去不是辦法,飽讀詩書的他正準備用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來激勵一下士兵們,沒想到前邊探路的人回報不遠處有一個道觀,這讓吳佩孚來了精神,趕緊指揮部隊前進。

當大隊人馬靠近道觀的時候,門口站了一個老道,還沒等吳佩孚開口,老道就問“來人可是吳玉帥”,吳佩孚下馬回應,還問他是如何得知的,老道指了指隊伍最前的大旗。

吳佩孚放聲大笑起來,他得意他的威名讓深山老林的道士都知曉,也高興終於有個地方可以吃飯了,雖然道觀裡的食物也不多,但每人少吃一點墊墊肚子也湊合夠了,臨走的時候吳佩孚專門讓人給這個老道留下飯錢,但被老道婉拒了,還留下一句話“世道亂了,需要更多像玉帥這樣的人站出來為國為民抵禦外辱”。

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路上舉著這個三字大旗,兩次讓他轉危為安

土匪給讓路

第一次靠著這面旗子轉危為安,讓他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如果說第一次不夠驚險,那第二次可真的就是在生死邊緣,因為第二次他陷入了前有狼,後有虎的地步。

也不知道怎麼就洩露了行蹤,敵人很快就追來了,吳佩孚帶著為數不多的部隊策馬狂奔,因為連日的奔波,士兵們都灰頭土臉,衣服也很髒的看不出樣子來了,只有那面旗子上的吳佩孚三個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正要通過一個峽谷的時候,山的兩頭突然密密麻麻的冒出來許多土匪,吳佩孚心裡一看就驚了,前有土匪,後有追兵,真是天亡我也。

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路上舉著這個三字大旗,兩次讓他轉危為安

士兵們看到土匪也陷入了慌亂,這要在平時根本不會把這些鄉野土匪放在眼裡,但今時不同往日,他們是敗軍之兵,後邊還跟著追兵,如果現在和前邊的土匪開火,很快就會被追上,陷入被包圍的境地。

吳佩孚穩了穩慌亂的情緒,讓士兵把那面旗子舉高,然後傳令讓部隊整齊的排列好隊形,按照正常的速度前進,吳佩孚的心裡在賭,他賭土匪知道他的名字,在賭土匪看到他的旗號以後不敢輕舉妄動。

他手下的士兵們雖然不理解吳佩孚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也只能心驚膽顫的故作鎮定的邁著平常的步子,雙方的距離一點點的拉進,奇怪的是土匪們也沒有什麼舉動,只是一直在盯著他們看。

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路上舉著這個三字大旗,兩次讓他轉危為安

當隊伍穿過峽谷的時候,吳佩孚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生死在此一舉,如果土匪們真要衝過來,他也就認命了,但結果是他賭對了,土匪窩裡真有人認識吳佩孚,也知道他是赫赫有名的軍閥頭子,但還不知道他戰敗的消息。

當吳佩孚一行人剛露面的時候,這一波土匪也摩拳擦掌準備開開葷,結果有人看到了那一面寫著吳佩孚三個字的旗子,頓時就被嚇著了,立刻稟告了大當家,最後經過一番討論,土匪們最終選擇了不去招惹,雖然吳佩孚的這支隊伍看起來人不是很多,但他們不敢冒這個險,光是吳佩孚這三個字,就給了他們太多的壓力。

所以,雙方就這樣很默契的保持了擦肩而過的局面,當徹底通過這一區域後,吳佩孚就下令加速前進,好在土匪們沒有看到這一幕,要不然肯定要追過來。現在來看,吳佩孚兵敗逃入四川,他知道路上肯定不會順利,所以路上舉著寫著自己名字的三字大旗。

這不僅僅是他高傲自負愛面子的舉動,更可以震懾一些路上的宵小之輩,虛虛實實之間,顯露出了吳佩孚的謀略,事實也證明,這面旗子兩次讓他轉為為安,雖然路上可以用他的名號,但進入了四川,他的名字可就不這麼管用了,也讓他親身感受了什麼叫世態炎涼。歡迎關注青木新史觀,每天三分鐘,給你分享有趣有溫度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