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點讚我大貴州:不負青山得金山

記者:李銀 潘德鑫

平衡“新”與“舊”,把握“守”與“變”——貴州推動高質量發展觀察

2018年,貴州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1%,增速連續8年位列全國前三。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用好“新”與“舊”“守”與“變”的辯證法,加快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有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新华社点赞我大贵州:不负青山得金山

車輛在六威高速公路上行駛(1月25日無人機拍攝)。截至2018年底,貴州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已達6450公里。過去受交通瓶頸制約的貴州,如今憑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與外界連通,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新華社發(楊文斌 攝)

工業轉型向“新”要勁

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汽車發電機用整流二極管行業標準起草單位。2016年至2017年,該公司與貴州航天雲網等公司合作,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大數據融合升級改造,搭建起企業管理決策數字化支撐平臺。改造後,公司產品產量提升了58%,良品率提高33%,經濟效益提高了15%,還敲開了國際汽車高端主機市場的大門。

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貴州傳統企業藉助大數據轉型升級的一個典型。

2018年,貴州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通過“千企改造”和“千企引進”,對1688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引進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的企業1100多家;通過“萬企融合”大行動,上雲企業突破1萬戶。

新华社点赞我大贵州:不负青山得金山

參展商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向參觀者介紹5G遠程自動駕駛(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此外,貴州綜合施策累計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用電、稅費、融資、物流、制度性交易等五大成本500多億元;通過完善能源工業運行新機制,電煤供應得到有力保障,發電量達到2118億千瓦時。

“經濟發展的體量在成倍增大,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發展質量明顯提升。”貴州省發改委主任陳少波認為,近年來,貴州經濟持續高速不失速,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新”與“舊”之間把握住了平衡。

農業發展對低效落後說不

“以前過完年是吃了上頓愁下頓,如今二三月份成了採茶的豐收時節。”貴州省湄潭縣抄樂鎮群豐村村民鄧大剛一大早就趕著上山管護茶園。家裡的1.2畝茶園,春夏秋三季產茶,一畝收入5000元,加上幫工採摘茶葉,一年能有1萬多元收入。

新华社点赞我大贵州:不负青山得金山

湄潭縣金花村的茶園(2018年4月12日無人機拍攝)。茶區變景區,茶樹變“搖錢樹”。經過30多年發展,茶已成為貴州湄潭興縣富民的第一支柱產業。因為茶,當地縣域經濟發展特色鮮明,群眾持續穩定脫貧有力,鄉村建設美麗多姿。茶,是湄潭人的寶貝,也是當地群眾的致富源泉。新華社記者歐東衢攝

近年來,利用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無汙染等環境優勢,湄潭縣8.8萬農戶種上了茶葉,其中貧困戶有5400多戶,如今全縣57萬畝投產茶園正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2018年,全縣茶旅綜合收入達35億元,茶旅扶貧貢獻率達37%。

長期以來,玉米是貴州農業傳統的“主角”,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經濟價值不高,對脫貧攻堅的貢獻率低,且多數種植在土壤貧瘠的坡地上易導致水土流失。2017年,貴州省25度以上坡耕地玉米種植面積超過300萬畝。

要脫貧奔小康,地必須換個種法。2018年起,貴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785萬畝,新增食用菌、中草藥、茶葉等高效經濟作物667萬畝。

“去年農業增加值增速達到6.8%,創近5年來最高增速,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了1.6個百分點。”貴州省統計局局長肖雲慧算了一筆賬,原來傳統糧食作物每畝收益650元左右,改種經濟作物後,平均每畝收益3200元左右,提高了近4倍。

“結構調整也帶來了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農業發展既要算好當前收益賬,又要算好長遠財源賬。”肖雲慧認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貴州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創了良好局面。2018年貴州省共減少貧困人口148萬人,1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生態保護守住青山得金山

在貧困與生態問題交織的貴州,90%以上的貧困人口集中分佈在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黔桂石漠化區,如何讓村民不砍樹也能增收,貴州省正在探索新路。

新华社点赞我大贵州:不负青山得金山

1月18日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斑頭雁。近年來,隨著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和環湖村民愛鳥護鳥意識的日漸提高,每年冬季都有包括黑頸鶴、灰鶴、斑頭雁等在內的10萬餘隻候鳥飛臨草海越冬,草海成了候鳥越冬的樂園。新華社發(楊文斌 攝)

地處滇黔桂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貴州省貴定縣火炬村曾因過度墾荒,森林覆蓋率不到35%,水土流失嚴重。2008年以來,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火炬村先後實施了退耕還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全村的“禿子山”開始轉綠。火炬村原村支書彭玉先說,村裡封山育林5000多畝,並栽種了3200多畝的刺梨,如今,村裡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5%。

磷石膏綜合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貴州省僅烏江沿岸磷石膏累計堆存量達到1.2億噸,為減少磷石膏堆存可能引發的磷汙染,2018年貴州出臺了磷石膏“以渣定產”方案,要求企業每年“吃掉”多少磷石膏,方可生產多少磷肥,倒逼磷化工企業綠色轉型。2018年,僅甕福集團就“吃掉”了200萬噸磷石膏。

新华社点赞我大贵州:不负青山得金山

這是貴州省安順市郊外的田園景觀(2018年11月1日無人機拍攝)。深秋時節,貴州省安順市郊外的農田、房屋與河流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迷人圖卷。新華社記者劉續攝

“貴州過去保持一股韌勁守住青山不放,如今這些青山逐漸變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貴州省發改委副主任張美鈞介紹,2018年,貴州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和環境治理型等綠色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預計2020年達到50%,全省綠色發展漸入佳境。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貴州省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貴州將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