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管理實戰篇:採購應該瞭解的確定物料價格構成的方法(乾貨)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的本期內容。我們專注於分享傳播工廠管理改善理念,歡迎大家加入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一起學工廠管理,勤思考,讓工廠管理改善行動起來!

採購人員弄清供應商是依據什麼來報價的對分析報價的合理性有很大的幫助,但一般情況下供應商不願告訴採購人員他的報價是如何做出的。不同的企業的有不同的報價方法,有的小型私營企業根本就沒有一套嚴格的報價計算方法,這些企業的老闆憑直覺和經驗來“估”價格,他會把他認為能賺10%或20%的價格報給客戶,生產一段時間後他用所賺的利潤及投入的成本進行比較以檢討當初報價是否合理,久而久之,他的“估價”會越來越準;稍為正規的企業一般有一套較嚴密的報價方法,甚至專門設立了成本核算小組來為報價提供可靠的依據。通用的確定價格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成本法

這是一種最常用的價格確定方法,其做法是將生產某種產品的總成本加上一定的合理利潤作為價格報給客戶。其中的總成本包含了所有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成本計算的準確度決定了報價的可信度。供應商的成本越低就有可能報出更具競爭力的價格,但兩者之間不成比例關係。供應商降低成本有兩種方法,要麼通過採購價格更低的原材料或提高生產效率等方法來降低直接成本,要麼通過提高管理水平來降低間接成本。現在許多采購人員要求供應商在報價單中羅列組成總報價的各種費用,如原材料費、加工費、包裝費、管理費、運輸費、利潤等。儘管有時這些明細費用的可信度並不十分高,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為採購人員分析供應商的報價提供了參考。採購人員通過比較不同供應商報價中的明細費用可大致判斷出供應商的報價貴在什麼地方,從而為價格談判提供信心和依據。

當一種產品的製造技術趨於成熟或被眾多企業生產或銷售時,一般採用成本法來為商品定價。

採購管理實戰篇:採購應該瞭解的確定物料價格構成的方法(乾貨)


●市場法

所謂市場法即依市定價,由供需的鬆緊程度來確定價格,由市場法確定的價格可能會遠離商品的價值。

下列情形一般採用市場法為商品定價:

  1. 當市場需求量明顯大於供給量或供給量明顯大於需求量時,有時一些企業通過調整對市場的供給量來調控商品的價格;
  2. 當商品被少數企業或銷售商壟斷時;
  3. 在一定的地區範圍內推出人無我有的新產品時。當一項全新的產品剛推出市場時,其價格高過價值的程度往往令人瞠目結舌,如20世紀90年代初極少數企業推出的VCD播放機的單價高過5000元,此單價中雖包含了研發費用但成本恐怕也不過1000元左右。隨著VCD製造技術的成熟及多如牛毛的企業參與到這個行業中,到了90年代後期,部分VCD播放機的價格降到了300元。
採購管理實戰篇:採購應該瞭解的確定物料價格構成的方法(乾貨)


基於成本的定價分析主要是對售出商品的單位成本的估計,它包括直接人工、原材料和間接費用。定價的三種普通方法是成本加成、投資收益率和變動成本計價法。

成本加成 在成本加成模型中,價格是通過把單位成本與加成幅度相乘得到利潤和間接費用的貢獻,然後再加上單位成本得到的。公式如下:

價格=單位成本+單位成本×加成幅度

比如,如果單位成本是每單位80美元,加成幅度是20%,就得到96美元的價格。

價格=80美元/單位+80美元/單位x0.2=96美元/單位

採購方可能會問下面的問題:

•單位成本包括哪些成本? 採購方所關心的成本不僅包括用於替代某一產品或服務的產品或服務成本,還包括折舊成本。採購方可能會詢問哪些材料和人工成本佔有較高的比重。

•是供應商在提高直接成本和間接費用嗎? 間接費用可能已經包括了利潤,因此供應商正在取得利潤的利潤。

•加成率是否適用於特定的供應商的成本結果? 供應商可能在風險不增加的情況下,提出一個比正常水平更高的加成率。

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模式是收回所有的成本並附加對投資的回報。當供應商必須將大筆的資金投入加工和設備時,可以採用這種模型。該模型有以下5個步驟:

1.確定想要的投資利潤率期望的利潤率會等於或者大於企業所制定的投資利潤率標準,比如,15%的利潤率將被表示為1.15,因此投資應該用初始投資加上15%的利潤率。

2.估算所需的投資這包括加工、設備和其他原材料。

3.估算銷售量銷售量要按投資量來估算的。

4.估算的單位成本

5.計算價格使用下面的公式來計算價格:

價格=利潤率×投資×銷售量+單位成本

變動成本定價 在某些場合,供應商可能偶爾之根據它們的變動成本對產品或服務定價,這樣做主要有以下的原因:

•在收益差的時候保留熟練工人

•產品是製造過程的副產品,並且間接費用也得到了支付

•該物資生產的目的是使顧客購買其他物資

•供應商正在試圖開發市場,然後再將來提高價格

採購管理實戰篇:採購應該瞭解的確定物料價格構成的方法(乾貨)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有什麼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穫,可以

搜索微信公眾號“嶺南工廠管理聯盟會”與我們進行互動學習。

免責聲明:本文根據網絡信息整理,向原作者致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推送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