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剖析奸賊罪孽,然帝王終因捨不得,選擇全部相信

忠臣與奸賊之間的鬥爭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有忠便會有奸,這就應了太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

在齊恆公執政期間,堪稱一場完美的宮廷連續劇。這裡面的奸臣,為了獲得齊恆公的信任,真的可以稱作不擇手段,原本這一個個奸臣呢,並沒有很大的目標,若是能夠求得一生富貴就差不多了,但隨著自己越來越大的權力,和帝王的深信不疑,他們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

齊恆公,能夠作為春秋五霸而稱霸中原,想必也是有著一定的智慧。好在齊恆公並沒有昏庸到那種只信奸賊,而排斥忠臣的程度,要不他的齊國,估計早得易主了。

忠臣剖析奸賊罪孽,然帝王終因捨不得,選擇全部相信

配圖

對於奸賊們的那些誣陷,齊恆公選擇相信國相管仲,自己作為君主與國相管仲之間的君臣魚水情還是佔著很大的分量,自己這春秋五霸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管仲的努力。

這裡怎麼說呢,齊恆公,既然相信了管仲,那麼就應該相信到底,對於那些誣陷管仲的奸賊,早該剷除了。管仲呢,也早就告誡過齊恆公,並且分析了原因:“易牙這人,為了獲得您的信任,可以殺了自己的兒子;豎刁這人,為了更好接近您,甘願忍受宮刑;開方這人更是,放著好好的衛國太子不當,跑到這裡來爭權奪利,父母去世的時候,他都要留在齊國,而不回去盡孝。他們連兒子,身子,父母都不顧,您又怎麼指望他們真正的忠於您呢?他們肯定是別有所圖啊!”這一番話,將三人的罪孽分析的一絲不漏,但終究是沒能讓齊恆公清醒。(小編吐槽:三個人這樣做不是另有所圖,就是喪心病狂)

忠臣剖析奸賊罪孽,然帝王終因捨不得,選擇全部相信

配圖

一邊是為自己,為齊國成就霸業的忠臣,一邊是天天說好話,逗自己開心,而正事不幹的奸賊。他分不清孰輕孰重,於是兩邊都不割捨,選擇了全部相信,單純的認為他們只是臣子之間的隔閡,絲毫不知其主要矛盾都是為了自己。

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奸賊為了掃除自己權力上的障礙,皆視管仲為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而管仲後期呢,齊國穩定安康,就差剷除這幾個禍國的奸賊了,這便是他最後的心願。可惜,管仲沒能挺過去,願望沒有實現,便去世了。

忠臣剖析奸賊罪孽,然帝王終因捨不得,選擇全部相信

配圖

只能說管仲對齊恆公,已經盡到了做臣子的責任。而齊恆公對管仲的信任,也做到了一個帝王應該做的本分,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了帝王的氣質,卻少了一雙慧眼。

這個原因,若要小編分析的話,齊恆公自己本身慵懶,不願意去打理朝政,而統統交給管仲解決,自己呢,則享受帝王的福利去了。

忠臣剖析奸賊罪孽,然帝王終因捨不得,選擇全部相信

配圖

這是齊恆公相信管仲的體現,也是齊恆公沒有慧眼的原因。長期的享樂導致齊恆公得不到相應的鍛鍊,離了管仲,怕是打理朝政也不會,更別說練就一雙慧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