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乾陵無字碑為何無字

在乾陵朱雀門的東闕樓前,聳立著一通巨大的碑石,這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

無字碑,系一完整巨石雕琢而成,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重達百噸。碑型為圓頂方砆,碑首,八條螭龍相互纏繞盤旋。(螭龍,為傳說裡龍所生的九子之一,生性好高騖遠,因此被用在青銅彝器,屋脊,碑首等處。)碑之兩側,分別用線刻手法,刻長達4米的升龍圖。在碑座前,還有一線刻獅馬圖,獅子昂首怒目,馬則溫順可愛。

此碑最特別之處,是因為初立時,一字未刻,因而得名。關於其無字的原因,有說武則天遺言,“己之功過,留後人評”;有說武則天自認功高德大,文字無法記述;還有說法,說武則天之子中宗李顯不想對他的母親做出評述,因而立無字碑。至今眾說紛紜,未有結論。

不過,自北宋始,有名人在無字碑上留下題詞,共42段,碑陽面32段,依稀可見,最清晰的是中間一段少數民族文字,據考,此文為金天會12年大金皇弟都同經略郎君所題之行記。從正文後的漢字註解來看,乾陵陵園當時經過一次大規模修葺。但這段少數民族文字卻很奇異少見,無人能解,經文字學家考證,這段文字為失傳幾百年的死文字契丹小字,日本學者路山廣明稱其“20世紀之謎”極具考古價值。至於陰面的10文字,因風雨侵蝕,大都漫漶不清了。

60年代,著名學者,郭沫若曾做數首乾陵詩,關於無字碑就有“沒字碑頭鐫字滿,誰人能識古坤元”的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