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和張作霖向吳佩孚求助,吳佩孚用沉默應對,馮玉祥卻笑了

如果一個曾經背叛過你的人,過了不久又來找你幫助,你會怎麼辦?當然是讓他圓潤的離開,這是人之常情,吳佩孚也是人,他也會這樣想。

要知道他離統一全國近在咫尺,結果卻因為馮玉祥的背叛付之東流,雖然事後吳佩孚很大度的寫了一封信給馮玉祥,但在心裡卻恨之入骨。

結果風水輪流轉,等到馮玉祥和張作霖開打的時候,二人分別向吳佩孚求助,吳佩孚用沉默應對二人,得知結果以後,馮玉祥卻笑了起來,這是為何?

馮玉祥和張作霖向吳佩孚求助,吳佩孚用沉默應對,馮玉祥卻笑了

別輕易放棄

吳佩孚在兵敗以後,帶著剩餘部隊東奔西跑尋求一個落腳點,以前的大本營早就被別人瓜分完了,而那些曾經在他身邊圍著獻殷勤的大小軍閥也都沒了人影。

雖然在段祺瑞的力保下,吳佩孚沒了性命之憂,但也沒有了往日的榮光,他就像一條喪家之犬,別人對他避之不及,而且身後還有別人用心的人在追著他,漏出了獠牙。

吳佩孚就這樣一直從北往南跑,跑過了洛陽,跑過了漢口,從海上跑到陸地上,最終在三省交界的一個山腳下停了下來,這一段時間他看盡了人情冷暖,雖然還有不少的軍閥表示願意追隨他,但他也不願意再去考驗人性了,這個時候轉機來了,張作霖和馮玉祥開戰了。

馮玉祥和張作霖向吳佩孚求助,吳佩孚用沉默應對,馮玉祥卻笑了

再次振興直系

正是張作霖和馮玉祥的開戰,才會突出吳佩孚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因為吳佩孚的個人能力,更在於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而這也是張作霖和馮玉祥看重的。

於是馮玉祥和張作霖分別派人到這個三省交界的山腳下請求吳佩孚的幫助,在張作霖看來,吳佩孚肯定會選擇和自己合作,畢竟馮玉祥背叛過他,肯定不會再給他一次背叛的機會。

馮玉祥也幻想著吳佩孚會不計前嫌的幫助他,這種自信來源於對吳佩孚為人的瞭解,也來源於對當下局勢的判斷。但吳佩孚對二人的求助都用沉默來應對,沒過多久就選擇了聯合馮玉祥,馮玉祥知道後高興的笑了起來,那吳佩孚是怎樣想的呢?

馮玉祥和張作霖向吳佩孚求助,吳佩孚用沉默應對,馮玉祥卻笑了

第一,在吳佩孚心裡,他還想把此戰當做直奉大戰的延續,上一次因為馮玉祥的背後捅刀子,輸的不服氣,這一次是馮玉祥主動要打,就不存在背叛一說了,吳佩孚想通過這一次的戰爭來證明自己。

第二,他想借此重回巔峰,吳佩孚雖然敗了,但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還在,他缺少的是一個契機,而馮玉祥此次的求助正好給了他一個絕佳的理由,一個重新凝聚直系勢力的大好機會。

他可以重新站出來,號召直系的大小軍閥團結起來共同對付張作霖,而他本人也可以在戰爭中重新發展自身的力量,再次做回中國的最強者,這樣的機會是選擇聯合張作霖所不具備的。

第三,他認為張作霖的勢力比馮玉祥大,如果勝利後張作霖會壓他一頭,而馮玉祥是他的下屬,勝利後他就是無可爭議的直系之王,在這一點上吳佩孚還是有自信的。

馮玉祥和張作霖向吳佩孚求助,吳佩孚用沉默應對,馮玉祥卻笑了

當然這只是剛剛開始,經歷過一次背叛兵敗的吳佩孚已經不是以前的文雅儒將了,在他的身上多了一絲陰沉的味道,他選擇馮玉祥真的會一直幫助下去嗎?

在馮玉祥和張作霖向吳佩孚求助時,吳佩孚用沉默應對,沒有說任何話,本身就留下了迴旋的餘地,馮玉祥卻因為吳佩孚沒有當場拒絕而笑了。

他以為吳佩孚還是以前的吳佩孚,殊不知沒過多久,馮玉祥就體會到什麼是背叛之痛,吳佩孚用行動給他上了一課,什麼叫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歡迎關注青木新史觀,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