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如今,“大年三十看春晚,正月初一看電影”已經成為國人過年的“新節奏”。因為週期長、流量大、閤家歡等原因,“春節檔”正成為國產電影的“兵家必爭之地”。

今年的“春節檔”,《流浪地球》等8部大片扎堆上映,題材多樣,競爭激烈。然而,不同於業界所關注的整體收益未達預期、科幻電影實現突破等話題,對普通觀眾而言,今年“春節檔”的普遍感受是“電影票變貴了”!

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據貓眼數據統計,2019年2月5日正月初一,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14.39億元(含服務費),共出票3189.9萬張,其中超過91%屬於網絡出票,全國平均票價約為45.1元,較去年同期上漲約15%。

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過年看個電影怎麼這麼貴,一家四口人要三四百多元。”正月初二下午,正在某商場電影院兌換電影票的王先生說,“我們準備看16點半的《流浪地球》,60多塊錢一張票,其他場次也不便宜。”多位觀眾表示,今年“春節檔”電影漲價明顯,各種購票app上很難再買到便宜的電影票。

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調查瞭解到,此次票價上漲,三四線城市觀眾感受最為明顯。“贛州興國平時30元左右,春節均價60餘元一張,上漲了一倍多”“老家四線城市,一張2D電影票竟然要七八十”,《瘋狂的外星人》最貴68,便宜的也要56.9”……社交網絡上,不少網友分享了類似的經歷。

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漲價?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供需關係的變化和“票補”力度的減少是主要原因。春節期間,非一線城市人口大量回流,為當地電影院帶來觀影高峰。對於很多三四線城市的小影城來說,平時上座率“慘淡”,出於盈利甚至生存考慮,在“春節檔”漲價是必然選擇。此外,儘管當前線上購票已成為主要購票方式,但今年片方投放的線上價格補貼力度大減,直接導致了票價上漲。

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據瞭解,電影票變貴引發的不只是觀眾吐槽,也對整個“春節檔”電影市場帶來一定影響。據貓眼數據統計,儘管2月5日正月初一總票房刷新了國內單日票房紀錄,但從2月6日正月初二起,票房下滑明顯,6日總票房9.9億元,比去年同期倒退近4000萬元。在觀影人數方面,相較於2018年正月初一3263萬張的出票量,今年選擇在大年初一去電影院的觀眾少了73.1萬人,場均觀影人次也從去年的約84人下降到約62人。

興國春節電影均價60餘元一張, “春節檔”電影票為何如此之貴?

“看電影本是春節期間一件樂事,但遠超平日水平的票價給人們添堵,會影響觀影體驗。在如今娛樂消費選擇日趨多元、觀眾越來越難討好的情況下,趁著觀影高潮‘割韭菜’,有可能會透支消費者對於今後‘春節檔’的期望。”一名影院管理人員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