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成全國造船第一大市

泰州成全國造船第一大市

“2018年,泰州成全國造船第一大市。”這是記者日前從市工信局瞭解到的喜訊。一組“硬核數據”顯示:去年泰州市交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單量佔全球比重明顯提升,分別佔全球的九分之一、七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在泰州市“1+5+1”現代產業體系中,高端裝備製造及高技術船舶是其中5個特色產業中的“重量級砝碼”。“過去的一年,國際船舶市場形勢複雜多變,但我市船舶產業發揮優勢,變中求新、紮實苦幹,交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單量三大主要指標名列全國地區排名第一。”市工信局副局長朱嘉浩介紹。

從交船完工量來看,去年全國下降14%,全省增長6.1%。相比之下,泰州市2018年交船完工量為113艘891.6萬載重噸,增長19.1%,佔全球、全國和全省比重分別達11.12%、25.76%和59.5%,佔全球、全國比重分別較上年度提高了3.77、8.26個百分點。

新接訂單反映著發展實力。去年,泰州市船舶企業新接訂單107艘1188.5萬載重噸,佔全球、全國、全省的比重分別高達14.21%、32.44%和66.07%。

從手持訂單可以看出船企未來發展勢頭。統計表明,泰州市船舶產業手持訂單為281艘2217.9萬載重噸,佔全球、全國、全省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0.61%、24.81%和52.79%。

作為一個地級市,泰州造船業緣何能“逆勢領跑”?

“一個重要因素,是龍頭骨幹企業集聚效應凸顯。2018年1至11月,我市重點船企實現銷售收入291.5億元、利潤39.5億元,佔全國造船企業總量的10.2%和76.7%。”朱嘉浩說。

尤其是泰州市已成為全國優勢民營造船企業集聚地,2018年完工量、新接訂單全國非集團企業排名前三位,均被泰州民營船企囊括。揚子江造船、新時代造船和口岸船舶分列完工量的一、二、三名,三福造船名列第六位,與去年比,口岸船舶、三福造船分別前移兩位和五位。

撐起“全國造船第一大市”的另一根“支柱”,是泰州市船企持續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智能製造工作實現突破,數字造船、精度造船水平明顯提升。比如重點船企都是兩化融合國家貫標企業;口岸船舶搭建了企業私有云平臺,並被省工信廳授予“四星級上雲企業”稱號;新時代造船在完成大型船舶機器人智能化高效焊接技術產業化項目後,又組織管子柔性流水線及專機應用研究,目前已完成項目論證正加快組織實施。

據瞭解,目前泰州市重點船企分段預舾裝率已接近日、韓船企先進水平,船塢週期和碼頭週期均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揚子江造船今年建造的11800TEU集裝箱船出塢完整性達到96%;40萬噸礦砂船出塢完整性達到98%,其首制船更是實現了出塢後101天交船的目標,交付時間比計劃提前了兩個月。

泰州去年造船業的大步飛奔,也得益於“泰州製造”中高端船型競爭力明顯提高。去年,泰州市船企加快超節能、低排放、高智能主流船型和化學品船、新能源運輸船、新能源動力船和特種船舶開發,在嚴峻的船市中爭取了主動。統計顯示,全市新一代節能環保主流船型和兩高船型佔交船量的63.4%,並交付40萬噸礦砂船、1900ETU支線集裝箱船、8.35萬載重噸化學品組合船和1.75萬載重噸化學品船等多個首制船型,其中8.35萬載重噸化學品組合船為世界首制船。

船舶建造離不開配套產品。令泰州人自豪的是,去年泰州市船舶配套企業創新能力繼續走強。亞星錨鏈2018年創成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開泰州市制造業先河。亞星錨鏈承擔的錨鏈熱處理項目、遠望儀器和江科大合作的維修母艦海況自適應沉浮控制系統研發項目分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和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外,兆勝空調、姜堰舾裝件分別參與相關國家標準制訂;遠望儀器集團推出自主品牌的船舶燃油智能管理系統;柯普尼與鑫諾衛星攜手打造“海上互聯網”,搶佔了“智慧海洋”先機。

朱嘉浩表示,當前,泰州正全力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城市,這離不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於2018年造船產業所取得成績,不能盲目樂觀,要看到2019年新船市場和航運市場雙重不確定性的迭加影響,將給泰州市船舶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矛盾和挑戰。

最新的消息是,今年1月17日,泰州市高端裝備製造及高技術船舶產業《產業研究報告》出爐,為打造船舶產業升級版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泰州市將突破高端環節的重大項目引進、重點產業的“強鏈、補鏈、延鏈、建鏈”、企業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兩個“深度融合”效益顯現,建設全球高技術船舶產業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