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滴滴”的深夜,“黑車”是如何月入五萬的?

這個中秋跟朋友出去玩,因為時間比較倉促併發懶癌綜合徵,沒有做足出行前的功課,結果差點在陰溝裡翻了船。

雖然是件小事,結果也有驚無險,但回來之後把整個鏈條串了串,越發覺得有點意思。正好最近在做出行領域的研究,不如順手來拆解下出行領域的痛點孕育的黑色產業鏈,不枉踩坑一回。

沒有“滴滴”的深夜,“黑車”是如何月入五萬的?

上出租車之後,司機先是把我們拉到一個門票代售點,讓我們買票(第一個坑),我們知道有分成這一出,就堅持到售票處再買。

於是司機繼續拉我們上山,態度依然很熱情,一路上不斷給我們說景區多好玩,然後藉機說可以包他的車去玩(第二個坑),至於包車後的坑,請自行腦補。

到景點之後,他說時間不早了等我們買票後直接載我們上山(當時我們以為這跟很多景點一樣入口在山上)。我問了一句去哪,他說去一個寺廟(第三個坑),他問了一句你們確定是要包我的車吧(感情我當時沒答話他是默認了),我說我沒說過啊。

於是我們給了10塊錢的車費就"被"下車了。

沒有“滴滴”的深夜,“黑車”是如何月入五萬的?

玩耍結束後,一箇中年男人(黑車司機)見我們從景區裡面出來,就一路尾隨追問我們要不要下山。朋友問了一句多少,他說每位60元,是拼車價,我們覺得貴了,他把價格降到了30一人。當時已經和3個年輕人(男)說好了價錢,而那三人在被司機"恐嚇"後一言不發。後來這位司機又以25一人的價格勸上了同樣因為價格甩手走掉的一對情侶。

僵持了幾分鐘,他實在拗不過我們,便以當地出租車的正常價格給了我們每位15元。最後,一輛五菱麵包車,載了7人,總共車價170元。

沒有“滴滴”的深夜,“黑車”是如何月入五萬的?

自從滴滴順風車下線後,旅遊黑色產業鏈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市場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節假日外出旅遊是很多人的選擇。相對於跟團式的集體出遊,旅程不受限制的"自由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1、從大環境來看,部分景點旅遊設施配套不完全、以及來往景區交通不便為我們提供了可乘之機。

2‌、從政策來看,相關法律法規未落到實處,以及監管不完善造成的漏洞也是促使我們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

3、 從用戶本身來看,初到陌生城市旅遊,人生地不熟,且很多人出門旅行並不會做非常詳細的旅行規劃。這也是為啥我們能夠屢次成功。

二、用戶分析

目標用戶:

自由出行的外地遊客,非自駕遊、非跟團遊的散客。

三、團隊分析

1、團隊組成:

在站點附近拉客兼忽悠的大媽、"出租車"司機、黑車司機、門票代售點、不正規寺廟等消費場所、可能還有潛藏的"黑色聯盟"。

2、成員分析:

沒有正規工作,沒有一技之長,現在58同城這類大型的招聘網站,有各種各樣的工作可以選擇,快遞員也好,文員也好,司機也好,都是非常好找的工作,在這個只要你肯努力,都能找到工作的社會,黑車司機是無業遊民,他們沒有正式工作,缺乏社會責任感,法律意識淡薄。

沒有“滴滴”的深夜,“黑車”是如何月入五萬的?

很多地方都有黑車,而幾乎90%的乘坐者都知道坐黑車有諸多隱患。我們一邊批判黑車,一邊又離不開它,這是個看起來矛盾實際卻很容易解釋的問題。樂清女孩的熱度剛剛褪去,這些黑色產業鏈就開始猖獗,黑車可以封堵,但是需求不可能被扼殺。要從根本上去解決這類問題,必須換一種等價的正規方式來滿足這種需求,我們期待著儘快出一臺相對完善的方式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