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成搶奪熱門,且工資高,網友:現在轉專業來得及嗎?

從無人駕駛、無人商店、智慧醫院上線等一系列AI動作推出之後,人工智能站上了新的風口。AI領域一度成為各界人士看好有望超越"互聯網+"的朝陽領域,阿里系和百度已經涉足6家AI創業公司,騰訊9家,另一巨頭京東也投資了6家AI創業公司。

我們從58同城上面可以看到,各種科技型公司的招聘非常多,從程序員到UI,以及AI人才更是供不應求,2018北京GMIC大會發布的《AI人才競爭報告》顯示,從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這六個季度中,AI領域從業人員的平均年薪整體上都明顯高於互聯網行業的平均年薪。

AI人才成搶奪熱門,且工資高,網友:現在轉專業來得及嗎?

新一輪的人才搶奪之中,BAT依然佔據有利主導地位,高薪一直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因素,去年,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阿里巴巴研究院—達摩院,計劃在未來3年內,在技術研發上的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事實上,雖然阿里巴巴一直"壕"氣逼人,但就技術人才儲備來說,並沒有取得與其高薪相匹配的人才儲備量,同樣,今日頭條也開出了天價的薪酬吸引技術人才,但高薪似乎已不僅僅是人才就業選擇考慮的唯一因素。

"我認為好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空間對我的吸引力會遠大於平臺或者薪資的誘惑。"一位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AI從業者說道:"我的同學有些去了BAT,有些在TMD,但是還有很多和我一樣選擇了創業公司。一個能讓我把所學發揮出來的平臺很重要。"

按照《人民日報》此前報道,我國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供求比例僅為1:10。不少企業已經開始面臨"用工荒",甚至有美媒報道稱,中國企業不斷在硅谷挖人,一是彌補人才空缺狀態,二是學習先進技術縮小差距。

AI人才成搶奪熱門,且工資高,網友:現在轉專業來得及嗎?

企業應對當下火爆的AI市場,又應該如何吸引人才並留住人才呢?"我們公司創建於硅谷,是一家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包括三個創始人也都是谷歌高級工程師,所以我們更看重給人才一個成長和發展的平臺,希望員工也能得到更多的成長。另外,我們在硅谷和上海設立雙總部,每個部門在中美兩地都有團隊,兩邊的技術大牛日常一起直接工作交流,這也讓團隊獲益匪淺。"別樣聯合創始人劉峻在接受採訪時說道。

據瞭解,別樣是一家將AI技術應用於跨境電商的新型電子商務企業,通過AI機器人實時在線下單,同步國外商品至中國用戶,領先實現"AI+電商"的業務模式。據悉,該公司已於前不久獲得由美國凱鵬華盈資本領投、高瓴資本等中美頂級基金投資的2000萬美金B輪融資。

百度高級副總裁劉輝則表示:"首先需要為人才提供搭建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通過數據驅動,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同時這一環境又要有著極強的價值分享和激勵系統,讓人才收穫的不僅僅只是金錢,更有奮鬥價值意義上的收穫。此外在繼任制度方面,也同樣需要考慮頂級核心人才可以進入任意崗位。"

人才流動加快,95後更看重個人體驗

最新發布的《2018年一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顯示:儘管新興技術類崗位人才的轉崗比例處於較低水平,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風口領域中,新興技術類崗位人才缺口巨大,人才爭奪日益白熱化,相關人才跳槽頻率明顯加快,數據架構師、Golang等技術人才在過去一年中跳槽頻率上升20%。

AI人才成搶奪熱門,且工資高,網友:現在轉專業來得及嗎?

值得關注的是,95後新生一代技術人才的發展觀較80後有所不同。

"我期待的工作氛圍是輕鬆的平易近人的,希望我的領導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我學習的楷模,還有就是符合個人興趣吧。"今年剛就職於杭州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羅明表示。

Jeff畢業於Concordia University,同時也是跨境電商別樣公司最年輕的前端工程師。他提到:"正能量的工作環境,有趣且有挑戰性的工作內容,尊重員工有發展前景的公司是我向往的。"在被問到薪資期待時,他坦言道,畢竟現在中國的技術人才薪水都不會太差,所以並沒有太多顧慮。

團隊合作質量,與誰一起工作、怎樣愉快的協作等一系列工作體驗成為95後們在擇業時關注的重點。這也要求企業在高速擴張時更注重團隊文化的建設,既可以為企業技術人員提供職業上升的空間,又有相對輕鬆的工作環境。

其實,對於所有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公司來說,員工個人成長都應該是首要考慮的因素,而不論是BAT、TMD、還是創業公司,對於人才的態度也直接決定了其未來發展高度,一場技術人才大戰才剛剛開始,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