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業的寒冬是好事?

影視業的寒冬是好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慶檔”三個字成了中國電影行業的一劑“救心丸”,無論什麼樣的片子,只要是套上了“國慶檔”三個字,就象徵著一定會叫座賣錢。2017年的國慶檔,25.47億元的總票房成績讓各路投資方看到了電影行業的繁榮景象。

影視業的寒冬是好事?


但是18年相比17年,電影票房縮水近兩成,國慶檔的國產電影中,在豆瓣評分裡僅《無雙》上了8分。而大多數不及格的影片中,演員實力、劇情內容以及外部包裝都存在許缺點。我們看到《古劍奇譚》的演技掉線,《胖子行動隊》的老梗翻新,《李茶的姑媽》的差強人意。提高電影產業總值富含的文化品格,已經成為當下電影圈最棘手的問題。當下電影界幾乎都是類型片的市場,國產電影不僅在票房和總額和量上大大超過了進口片,而且在類型製作和敘事控制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影視業的寒冬是好事?


但是在今年國慶檔,還大量存在著作品質量不過關的問題。例如開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媽》,豆瓣評分僅為5.1分。不管是黃才倫的演技還是艾倫的女裝扮相都充斥著槽點,差強人意的故事情節、生硬的插入廣告、雷人的臺詞和摸不著頭腦的服化道,讓原本開心麻花經典的話劇故事失去了原來探險的本質意義。近年來,很多電影都越來越強調錶象刺激,玩弄網絡段子的傾向正在將電影帶向一條遠離真實,遠離性情,追求感官刺激的卡通化,低智化的道路。其結果,是電影也在遠離藝術的真正本質。正因為電影需要投資所以往往需要得到市場的回報,因此電影是藝術的同時也是產業,是一種生意。電影具有藝術的特性,同時也具有商品屬性。既要藝術創意,也需要經濟謀劃。

影視業的寒冬是好事?


如此看來,今年的國慶檔增幅創下近年來新低,而且單片表現平平、口碑也基本撲街,也許真的是好事。市場回落不僅能讓大家理性看待電影行業的興旺,更能讓電影的創作迴歸本體,促進中國電影產業良性發展。所以說在這個如火如荼的電影市場裡也是時候來點《冷水》來冷靜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