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視今聲》之《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讓“貴州味道”走向世界

10月9日,系列微紀錄視頻《黔視今聲》之《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播出。《黔視今聲》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榮譽出品,是以全新視角,全方位展示貴州山水美景、風土人情的系列微紀錄視頻,在騰訊視頻,嗶哩嗶哩,西瓜視頻,秒拍,快手,抖音,開眼app七大平臺平臺同步上映。

秋意漸濃,又到了用淘米水、米酸等含有澱粉的液體發酵白酸,祛除體內的溼氣、為冬季蓄力的時候了。有人上山採摘西紅柿和木姜子,有人挽起袖子下水捕撈稻花魚。西紅柿、木姜子、稻花魚和各樣神秘的作料相互碰撞,產生出一道神奇的美味——酸湯魚。

《黔視今聲》之《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讓“貴州味道”走向世界

南方地區,適宜生長養育萬物,是陽氣盛大之地。貴州立於西南,多梯田,水土溼弱,霧露多聚集於此。黔地無閒草,處處都是寶。黔菜取材於貴州的高山密林之中。黔人的先祖在數千年的飲食生活實踐中,發現和總結了許多藥食同源、醫食互補的經驗。

也正是因為這樣,酸食得以在黔地盛行。黔東南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音lào cuān,方言,意為走路不穩,東偏西倒)”。當地居民喜食酸食,酸食不但可以提高食慾,幫助消化和止瀉,還可以祛溼止痛。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里市區最為典型,故外界統稱為凱里酸湯魚。如何做出一道令人回味不絕的酸湯魚,《黔視今聲》走進了凱里,將香飄萬里的凱里酸湯秘方展現給世界。

《黔視今聲》之《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讓“貴州味道”走向世界

從可見的歷史文獻來看,自宋朝以來,延至民國時期,因為鹽貴、鹽缺等緣故,苗家人制作了酸味食物以替代鹽。以酸代鹽,顯示的不僅是苗人對現實的回應,更展現出他們生存的智慧。新中國成立後,市面上已出現足以用於選購的鹽,但苗家人對酸味菜餚的喜愛仍然不減當年。

時至今日,苗族酸湯魚成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吳篤琴也成為苗族酸湯魚製作技藝傳承人。吳篤琴是一位生長在苗嶺明珠凱里山城的苗族姑娘。幾十年來,她堅守在貴州大地上,專注於傳承苗族酸湯。《黔視今聲》項目製作人員在採訪吳篤琴時,吳篤琴這樣說到:“我要讓凱里酸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使命。”

許多人們甚至並不瞭解,在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黔菜技藝匠人們傳承著黔貴飲食文化的信仰。《黔視今聲》之《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視頻將這些藏於黔貴山水中的匠人一一展現在人前,更多的人們慨嘆於他們的技藝與堅守,尋香而至,朝著貴州而來。

《黔視今聲》項目製作組在《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視頻中還向人們展示了已出具規模的酸湯產業鏈。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貴州凱里地區的原生態農業也迎來巨大的發展契機。新形勢下,新農人們返回家鄉,投身於生態農業建設,同時又將健康生態的美味農產品奉獻給國人,走出了一條具有貴州特色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2013年,《關於推進“貴州酸湯”產業化發展的建議》正式立案。時至今日,貴州酸湯魚本土企業已將酸湯火鍋相關原料運用先進科學的方式包裝上市銷售,加上這一建議立案,有望將貴州的酸湯行業聚指成拳,形成規模效應,以推動貴州酸湯行業產業化發展。

黔菜在歷史發展中為了適應時代而不斷嬗變,黔菜製作過程中被賦予的愛與真情卻始終不曾改變。對人的呵護與愛,賦予了貴州飲食文化別具一格的獨特內涵。將貴州飲食文化實事求是而謙遜誠懇地傳播給世界,《黔視今聲》做到了。

視頻結尾中,一首民謠靜悄悄地浮現在屏幕上:“黔東南酸湯香,黔東南米酒甜,苗家姑娘銀裝閃,苗家小夥情豪放,等你來,等你來,等你們來黔東南……”黔貴大地的熱情好客,也在《黔視今聲》之《凱里酸湯 苗家魚香》中一點點被展現出來。(來源:創氪箜間、騰訊視頻《黔視今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