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又釀新政 轉會帽比工資帽略顯靠譜

今天看見一則新聞,一家長開跑車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竟然被清退家長群。這世界,真是我窮我有理,你富必不仁?

足協又釀新政 轉會帽比工資帽略顯靠譜

中國足協這下也來湊熱鬧,據傳正在緊鑼密鼓制定工資帽、轉會帽等條款,欲徹底遏制中國足壇“畸形變態”的過高收入現象。

中超的確存在收入過高現象,例如這些年的特維斯、奧斯卡、保利尼奧等人,動輒千萬歐元年薪,本土一眾國腳稅後年薪也是千萬級別,再看看咱各行各業的苦哈哈青年,看著著實不爽,是不是打打土豪分分田地了?

足協又釀新政 轉會帽比工資帽略顯靠譜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深度總結,這是一種社會病。現行市場下,個人收入是市場決定的,用那位跑車家長的話來說,我堂堂正正遵紀守法賺來的錢,憑啥讓我遷就你的個人情感?你怎麼不去打打銀行高管、壟斷國企的土豪呢!

所以在根本上,筆者是一萬個不贊同足協出臺什麼限薪令、工資帽制度的。與其想法設防遏制高收入群體,不如動動腦子提升低收入群體的待遇,提升一下各行各業的收入與房價、物價的差距。譬如解決一下女足低收入現象,解決一下半職業球員的參賽獎金問題,解決一下學徒工收入問題,畢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讓每一名足協在冊會員皆活得有尊嚴,現在、將來皆有保障,才是你足協的工作。現在沒本事讓大家一起發財,反倒幹起殺富濟貧的事,這反而打消了大家踢球的積極性…

足協又釀新政 轉會帽比工資帽略顯靠譜

當然筆者也理解足協的辦事初衷。一方面是,高薪浮誇風,長遠來看的確對聯賽有害一定危害;另一方面,社會輿論的導向壓力,逼迫足協必須選擇政治正確而不管市場正確。

高薪對足球有危害,但不應被放大。首先中超球員整體收入並不高,國腳級別的球員年薪1000萬元上下,這在日本、韓國聯賽都是正常現象,鄭智當年在歐洲也是數百萬年薪,隨著中超運作水平越來越高,鄭智這種亞洲足球先生怎麼也得漲漲價?

足協又釀新政 轉會帽比工資帽略顯靠譜

中超球員對比我們這種苦逼一族,自然顯得高薪無比,然而這要放在足球領域比就不見得很高了。2016年的數據,中超平均年薪58.6萬英鎊排名世界第六,但這是被高價外援拉高所致。就中國這與世隔絕的足球市場、自成一派的社會文化,不給超出一般的高薪,誰願意來投?你當個個白求恩啊。

如今中國聯賽好不容易有這紅火局面,足協考慮限薪工資帽,若是為了長遠發展,的確是有些必要。因為高薪高轉會,導致球隊嚴重負債經營,完全依靠背後財團輸血存續,一旦背後財團資金鍊斷裂,俱樂部就可能灰飛煙滅,聯賽的完整延續將被破壞,這需要各方引起警惕。

足協又釀新政 轉會帽比工資帽略顯靠譜

現在怕就怕推出此種新政,完全是為了滿足部分仇富心理,那良心就大大的壞了。而工資帽制度是否適合足球項目,是否適合中國足球,一直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足球不比籃球,美國人可以把NBA運作成不可替代的封閉聯賽,足球卻做不到,後來美國足球大聯盟為了引進小貝不是又自抽出臺貝克漢姆條例…

足球是世界性項目,有著高度全球化的市場。優秀球員自然會往薪水高的地方跑,再不濟也可以尋找葡萄牙、荷蘭、土耳其這樣的優質跳板,中超又算根蔥?屆時滿眼辣雞,你就想看這樣的聯賽…

如果說要出臺工資帽,筆者到覺得乒超聯賽,要比中超聯賽適合的多。畢竟乒乓球只有中國有如此高水準的聯賽,開500萬你要打,開100萬你也要打,你沒地兒找更高的去,這是買方市場。希望乒乓球員看見這段別打我…

相比來說,轉會帽的實際效果可能更合理一些。中超現在轉會就是瞎扯淡,一個本土球員隨口就喊價一個億,這種現象需要好好殺一殺,嚴格與俱樂部營收掛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