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著陸的地點名為極樂平原((Elysium Planitia),但從這裡極目遠眺卻滿是荒蕪,沒有一點極樂世界繁花似錦的樣子,於是科學家計劃釋放一隻“鼴鼠”到地下探索一番,看看能否有什麼意外發現。

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根據NASA的最新消息,2019年2月28日,洞察號部署的第二臺科研儀器,來自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的機械“鼴鼠”——熱流和物理學特性探頭(HP3)正式啟動,在4小時之內錘擊4000次,已經深入火星地下18至50釐米。

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由於鑽取結構和土壤長時間摩擦產生高熱,鼴鼠每錘擊4小時就得停下來“冷靜”一下。在兩個火星日之後,它將用自身電力加熱一片鋁箔,花一天的時間測試周圍土壤的熱傳導率。錘擊、冷卻、加熱、測量,挖洞4小時休息3天——這就是一隻鼴鼠在火星的“幸福”生活。

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通常來說,幸福總是短暫的。HP3實驗的首席研究員Tilman Spohn介紹,鼴鼠在第一輪掘洞中就遇到了一塊石頭。好在它的尺寸不大,不會阻擋鼴鼠前進的腳步,鑽取機構傾斜大約15°將其推開。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曾做過模擬測試,鼴鼠並不畏懼10釐米以下的石頭,但克服類似障礙會耗費大量時間。

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據德國科學家介紹,熱流和物理學特性探頭(HP3)總重3公斤,最大功率2瓦。前端的鑽取機構通過旋轉的蝸輪拉伸主彈簧產生錘擊效果,第二個彈簧用於吸收反衝。DLR空間系統研究所的Torben Wippermann解釋說,整個機構就像一枚自帶錘子的大鐵釘。

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鼴鼠將進行10輪錘擊,在火星地下鑽個3至5米的洞,再用後端拖拽的一條配有14個傳感器的電纜收集火星內部數據。溫度、熱導率和輻射計數據將發送至德國科隆的DLR控制中心接收,然後由DLR行星研究所的科學家進行處理和評估。

好消息!NASA在火星釋放一隻“鼴鼠”!4小時內挖了50釐米深的洞

目前科學家最擔心的是鼴鼠在向地下掘進的過程中遇到一塊大石頭,小身板的鼴鼠擠不過去又退不回來,它在火星上悠哉遊資的幸福日子也就到頭了!

宇宙V往事-專注科學科普|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