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每個人都有自己居住的家,它或許是幾平米的蝸居,或許是一家人起居的宅院。家,對於人們來說不僅是一個棲身之地,更是一處精神居所。那麼,建築設計師們是如何為人們打造出家這個居所,又是如何用作品來洞悉社會人情,勾勒城市風貌的呢?

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三位建築師,從他們的設計作品中一起回看他們的故事!

01

王平仲,在《夢想改造家》中憑藉“夾縫中的家”而名聲大噪的建築設計師。他在節目中挑戰的另一個項目是“紙片屋”,這是一個處處是尖角的罕見房型。

王平仲努力克服了尖角結構所造成的空間浪費,從狹窄的一隅,將房屋主人釋放出來,把“紙片樓裡的家”打造成了頗具藝術感的空中花園。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這位被稱為“建築系江直樹”的高顏值建築設計師,歷經十幾年的西式教育,在藝術創作上擁有一種開放、自我、獨特的人文情懷。同時在家庭的影響下,又繼承了許多中式傳統思維。

這種中西文化的交融,反應在他的設計中就是,不斷在堅持中改變,改變中堅持。在許多痛苦的衝突和矛盾中不斷的推翻重來,堅持無止境的設計。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所以王平仲才能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弄堂夾縫房打造成溫暖的陽光小屋,讓袖珍蝸居大逆襲。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王平仲說,“我不但是在幫助一個家庭,而是把力量最大化,提供有借鑑意義的設計,同時傳遞更多正能量。”

他用設計的力量去幫助人們,努力讓一般民眾也能體會到設計的價值。

02

“銅陵山居”,這座在《漂亮的房子》節目中大放異彩的房子,在經過建築設計師莊子玉的改造後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漂亮的房子”。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攝影 © 蘇聖亮

銅陵山居的前身是一座已逾十年未有人居住,被雜草和灌木覆蓋,屋面和牆體都損毀嚴重的廢棄老宅。這座殘破不堪的民居在建築設計師莊子玉手中重新煥發了濃郁的人文色彩。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攝影 © 蘇聖亮

作為德國RSAA設計集團合夥人及主持建築師,莊子玉代表作品有鼓樓7號院、南京五季金陵酒店等。莊子玉在此次設計中將山體和營造的部分景觀空間納入半開放的簷下虛空間,配上漂浮通透的玻璃觀景平臺,與村落相融卻又獨立,構成了一幅傳統語境下的當代拼接畫。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南京五季金陵酒店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鼓樓7號院 © 張輝

傳統性與當代性交織並行的建築實踐,在莊子玉對“銅陵山居”的改造中完美實現。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攝影 ©蘇聖亮

莊子玉認為,一座漂亮且舒適的房子,是最能賦予生活詩意的。所以才有了這座觸動心靈的美好房子。

03

富陽東梓關村,因為近乎重現了吳冠中筆下生動的水墨江南而成為人們爭相關注的“網紅村”和“最美鄉村回遷房”。這幅舊時江南景象的創造者就是著名建築設計師,2018理想家“遠見”大獎的獲獎者孟凡浩。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左右滑動看全圖

白屋連綿成片,黛瓦參差錯落。孟凡浩用白牆綠瓦,間或灰色系的磚,在這個令郁達夫留戀的江邊小鎮裡打造出了一幅煙雨朦朧的水墨畫。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在孟凡浩的設計下,東梓關保留了溫婉恬靜,也煥發了新的江南之韻。“我們嘗試用一種抽象、寫意的符號,構造出一種在空間上有收有放,有院落也有巷弄,具備江南神韻的那種當代村落。”孟凡浩說。

原來這麼多建築師背後,竟有一個共同的高手!

從富陽東梓關,到野馬嶺民宿,再到松陽飛蔦集。孟凡浩將目光由城市轉向鄉村積極探索、思考鄉村的激活與振興,不斷嘗試在責任與立場、當代性與本土化、社會性與專業性、文化在地研究與商業價值挖掘之間實現微妙平衡。

建築師通過作品講述空間與時間、社會與人情的故事,則是他們背後堅實的助手,讓他們把每個故事都講述的更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