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本文約4000字,只需8分鐘。

你印象中的記者是怎樣的呢?是高大上?是勇敢?是好事之徒?還是“無冕之王”……到底記者是什麼樣的呢?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記者,已是不爭的事實。比如最近火熱的王思聰熱狗事件,最早就並非源於傳統的媒體,而僅僅是來源於路人甲通過移動設備端的採送和網絡分享。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如今的常態是,很多媒體辛辛苦苦調查核實的稿件,點擊量很低,但一篇很簡單的娛樂爆料,很可能輕鬆就能十萬+,這種現象難免不少想從事媒體工作,以及已在媒體工作的人感到無奈和迷茫。

記者還是一個好的職業嗎?今天是記者節,我帶著這個問題,整合採訪了不少前輩和記者朋友,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回答的。

正方:記者是一個好職業

@匆匆 剛入行一年的新聞記者

如今,我變成超級能手。剛畢業時,我有一些拖延症,總是要等到DDL才會交稿,但是,現在的我一天可以同時處理幾十件事,寫作速度也變快了,簡訊之類的稿件,一小時就可以搞定,調研稿一個星期出稿,完全拯救了我的拖延症!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 lina 新聞系老師

越是信息爆炸,越需要好記者。自媒體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息的多樣性,但沒有解決信息的專業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發現自媒體的內容參差不齊,特別是實時新聞,即便一手消息是由自媒體傳出,但真偽的核實依然需要專業的記者。所以可以預見,專業記者所生產的內容一定會迴歸,一方面是內容的專業度和系統性,另一方面是內容的持續性。特別是深入的商業報道記者,將來會變得更加重要和稀缺。

@曉風 記者

記者當然是一份好的職業。尤其適合年輕人。現在一種人云亦云的說法是記者收入低,管控嚴,發展空間小,沒前途。這樣說的人基本都是做記者做得不夠好的人。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因而沒有真正意識、體會到記者這份職業對一個人成長髮展的益處,於是反過來抱怨這個職業不好,沒前途。個人認為不是一種很可取的心態。不但不可取,還會誤導別人。真正優秀的記者,我沒看到有幾個成天抱怨這個職業沒前途的。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凌師姐 現就職外企市場傳播部 12年媒體記者經驗

記者是個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可能很多人會說,現在大部分工作都跟人打交道。在我看來,可能沒有太多的職業能像記者這樣,能跟特別多元化、優秀的人有這麼近距離的深入溝通。

以前,我做的是產業經濟記者,所以接觸了特別多的企業管理層、專家、政府人士,採訪的過程其實就是聽他們講故事的過程。記者採訪除了按照既定提綱,經常聊高興了就聊跑偏了,或者問題本身也會引發採訪對象跟你聊範圍更廣的話題。所以在十幾年的記者生涯中,我有幸聽到了許多第一手的人生故事,以及不同的觀點和人生感悟。這些,對我自己的啟發和影響都很大。

也許有人會說,那你們記者寫出來、拍出來了,我們不是也能見識嗎?但獲取經過加工的信息,和你親自到現場、親自跟人聊天或接觸,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 王秀 現從事公關行業 5年醫療記者經驗

我當了五年記者後,現在轉行公關行業。我覺得記者帶給我的就是獨立思考能力。因為我們現在太容易被周圍包裝了的公關軟文所迷惑,而做過記者的我,能真正批判性去思考一些現象,真正去理解和研究一個行業。

@ 小花 現國企員工 5年媒體工作經驗

記者的終極任務是寫稿。而我對寫稿的理解一直是,把自己從各方瞭解到的信息,用正確的邏輯串起來,再寫給別人看。所以寫一篇稿,要查資料,瞭解最新的動態、知識;還要跟熟悉情況的人聊,獲取他們的專業見解;最後,把自己收集起來的這些信息融會貫通,這個前提就是自己要理解。其實所有的過程,都是在學習。

當你到了企業,每天只能接觸那一畝三分地兒的信息,坐在辦公室裡對著電腦發呆時,才發現,之前在媒體擁有的那麼多的學習機會,是多麼寶貴。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 KAKA 某知名大V 十年媒體經驗

我一直相信能把記者做好的人做什麼都可以。因為記者教給你的是很多綜合能力: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採寫能力就不用說了。無論你跑哪一條線,它都是一個不同的領域,你需要快速地去學習。你要去採訪別人,自己就先要搞懂。記者是一個需要綜合能力的職業。媒體人轉型在別的領域做得很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在傳統媒體中受過記者的採編訓練,他們會很容易適應各個行業。

@栗子 現為民宿創始人 11年媒體經驗

雖然我在媒體工作的時間長了一點,但這段經歷對我的幫助確實很大。主要是三個東西,第一是好的工作氛圍,第二是開闊的視野,第三是好的職業習慣。第一份工作能遇到一個好領導和好的夥伴很重要,否則你會帶著一種戒備的心理去對待後面的工作、同事。其次因為做媒體,我認識比較多的人,對各個行業的瞭解相對會豐富一點,沒有那麼狹隘。最關鍵是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做案頭工作的習慣。因為我們採訪業務必須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要看書,要去收集資料。所以,當我轉型進入一個新行業的時候,我首先會把這個行業相對來說比較經典的書全買過來。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反方:記者未必是一個好職業

@ 塗塗 現在房地產行業,五年媒體經驗

剛入行的時候,自認為可以從事自己最嚮往的職業(新聞專題)簡直不能再幸福。那時候工作無比認真,生活無比充實,不僅如此,我還虛心向前輩大佬們請教,沒事還免費幫其他人撰稿。那個時候我給自己的定義是有真理想的進步青年。這一晃5年了,欣然回頭,打開腰包,陡然一驚。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再說所謂的成就感。有成就感說明在這份工作上你還有潛力可以挖掘。為什麼這麼說呢?人一輩子上升期是很短的,你在上升期選擇的這份工作,自然是在學習,在進步,自然你就會有一道道關卡要突破,沒錯,成就感就這麼撲面而來。那麼,你幹這活幹了十來年,你還有成就感嗎?

其實還是有的,但我覺得這個時候的“成就感”應該叫釋放感,比如來自上峰的壓力,你終於在deadline前交了貨。再比如,臥槽,終於可以休假了!我要睡死在床上!你確定你想把你最寶貴的日子,拿來做“公益”嗎?

不能說什麼是好職業,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進入雜誌行業六年,從一腔熱血到迷茫。還是身處一本國際一線大刊。對經濟條件優越的年輕人來講,記者的確是一個快速積累和歷練的好職業。而對於在大都市渴望生存且想生存得很好的人來說,記者未必是一個好職業。當然,如果你有天分,你可以嘗試。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 阿甘 現為事業單位 兩年媒體工作者

一、壓力超級大,天天需要找選題。二、升值空間極其有限,除非你有能力又有關係。三、工作基本無規律,全年幾乎無假期,對長期身體健康有威脅。四、工作收入在當下基本上是雞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燭之武 現為房地產行業 之前為媒體記者

中年記者的壓力有兩個,男記者的收入,養家壓力驟漲,無奈獎金髮的越來越難;女記者的身體健康和作息,長期伏案出差夜班,無暇顧己,兼顧家庭。收入的天花板很快就來了。當上副總編你工資也沒多高,何況這是組織安排的,不是憑績效晉升的。

@大林子 現為媒體記者

其實正如大家所見的是傳統媒體的大趨勢不容樂觀,記者這個行當自然是首當其衝的。而從大傳媒行業視角去看,仍舊有不少優秀的公司和項目出自前記者之手。就收入而言,其實傳統媒體對新人的吸引已經很大程度上依賴情懷了。不可否認省級、全國性紙媒如浙報系、南方系等仍就保有相對體面的收入。在大部分人看不到的地方,數以百計的傳統媒體正在裁員降薪,甚至破產清算。

@ 二缺 現為媒體記者

每天拼了命的去跑新聞,消耗搬磚工一樣多的體能,消耗程序員一樣多的腦細胞,磨著居委會大媽一樣的嘴皮子,厚著賣保險的一樣的臉皮。最後拿著只能餬口的薪水。年終體檢五項指數不達標居然都是全部室相對最健康的職工。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中立:職業沒有好壞之分

@書航 現為互聯網工作者 之前為媒體記者

在我看來,一個能被公認為好的職業,意味著即使你不用熱愛這個行業,或者摸索著前進,也能過好的意思,但是如果一個行業,過多的需要你通過熱愛,理想,成就感……,才能夠讓自己覺得值得的話,那麼它可能不是一個被公認的“好”職業。

@ 崔雙 職業生涯規劃師 之前為媒體工作者

對於很多想進入媒體行業的人,除了審視記者這個職業是否值得投入,還要審視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能力。每年都有一兩個看上去熱情洋溢,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嘴上滔滔不絕,下筆慘不忍睹。脫稿拖到身心俱疲,甚至拖累搭檔和項目,最後兩年三年沒有幾篇好作品,黯然離開。

如果你想做好記者,一定要看自己是否真的是個能寫字的人。理想不能替代一切,特別是天賦。有意思的是,有些離開的同事,在商務崗位上卻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他們慶幸早早認清了自己的短處和長處。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 馬藍藍 媒體工作者

1、任何職業都有做到頂尖的,關鍵是比例有多少,做到頂尖需要什麼個人素質和資源,以及是否適合你。2、功利角度來看,需要灌雞湯的職業通常不是好職業。

@ lily 媒體工作者

我是覺得職業沒有好壞之分的,關鍵在於你怎麼對待。你如果很感興趣,覺得能滿足你自己的一些需求,那麼就去做吧,別管這個社會怎麼樣,你總會學到一些東西的。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小小荷 媒體工作者

“記者是否是個好職業?”無論承認與否,這是個偽命題。這是一個典型的進行價值判斷的問題,好與壞,從來不是一概而論,永遠是個主觀的、個人的回答。對人、事、物進行價值判斷,從來都應該成為一種警惕的思維。是非的判斷尚且需要思考,更何況好與壞的衡量。

記者是否是一個好職業,這問題如同“律師是否是個好職業”“醫生是否是個好職業”“公務員是否是一個好職業”“科學家是否是一個好的職業選擇”一樣,職業是一種個人化的選擇,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醫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航天員,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模特和演員,適合與否,才是對個人來說的前提衡量因素。

但還在有不同的人群被賦予新的職業名稱,但他們仍然在記錄時代,仍然在用調查研究記錄、用民族誌記錄、用深訪記錄、用文字、用影像、用口述、用一切更新的、更多元的方式,記錄時代,也許,有一天,各個行業都會有記者,他們被叫做,記錄者。

@ 小興 互聯網從業者

自媒體生產機制不能穩定產出高質量的內容。新聞記者工作的價值仍是無可替代的。被替代的只是媒介,不是記者。

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還是個好職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