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定增預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發行就浮虧

2月25日,三大指數大漲。滬指漲5.60%,報2961.28點劍指3000點。其後三天交易量持續高位,“春季躁動”行情帶動定增預案大增,據統計,截至2月27日,2019年共發佈了64起定增預案,除去7起沒有公佈募資金額,預計總募資2430.88億元,而2018年同期僅31起定增預案,預計總募資僅325.13億元,2019年預計募資金額同比暴增647.66%。

定增放開“補流”推動市場回暖

除了二級市場行情的推動定增預案,更重要的是證監會放寬了定增相關政策。

2018年10月12日,證監會放開了配套融資“補流”用途,放鬆了對併購重組的相關限制,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所募資金除了可以用來支付對價,還可用於補充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流動資金、償還債務。此外,2018年11月9日,證監會明確,三年期定增募集資金,可以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務,而且所有定增不再受18個月融資間隔的限制,但原則上不少於6個月。

2018年的定增市場

對比2019年的定增預案發行回暖,2018年的定增市場卻持續低迷,因為2017年的再融資新政和減持新規在供需兩端限制定增的發展,政策效果在2018年體現出來,再疊加二級市場大幅下行、資金持續快速流出,定增數量和募資金額都是近幾年低位。以發行日期為口徑,Wind統計顯示,2018年共有259起定增,實際共募資7843.39億元,而2017年共有511起定增,實際共募資10196.75億元,2018年定增數量與實際募資分別同比下降49.32%和23.08%。

2018年43.63%定增一發行就浮虧

定增的定價方式往往受到市場的關注。2018年的259起定增中,有149起是定價交易,定價交易大多數情況是以董事會決議公告日的價格為準,這樣往往對大股東有利。例如,如果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參與定增,或者象徵性的認購一點,則為了減少原有股權稀釋,股價越高,對上市公司越有利,因為可以用較少的股份融到較多的資金,在這時上市公司就有拉高股價的動機。反之,上市公司就有低位拿股份的動機。為了降低上市公司主要股東操縱股價的動機,目前只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定增才可以定價交易,而一年期定增和三年期定增都必須是競價交易,2018年有110起是競價交易。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定增發行折價率。發行折價率=(網下發行日前一日收盤價-發行價格)/網下發行日前一日收盤價。從公式不難看出,如果發行價為負,那麼從發行的那一天開始,定增的對象就面臨賬面上的虧損。據Wind統計,2018年有113家發行折價率為負,佔比為43.63%,而2017年有135家發行折價率為負,佔比僅為26.42%。此外,2017年僅有傑賽科技(002544)一家的發行折價率為-81.77%,其它都大於-55%,而2018年有6家發行折扣率低於-80%,其中雙林股份(300100)、高升控股(000971)、南京新百(600682)發行折扣率分別為-121.06%、-123.67%、-171.10%。

最新收盤價顯示2018年仍有62%定增浮虧

那麼現在這些定增的上市公司股價怎麼樣了?定增對象收益又如何呢?據Wind統計,截至3月1日,牛牛金融研究中心發現,2018年一發行就浮虧的114家中,只有16家現在的股價高於發行價,其中東誠藥業(002675)、利達光電(002189)、世嘉科技(002796)3家相對發行價漲幅高於20%,分別為33.09%、37.70%、48.68%。其中98家依然虧損,但是由於“春季躁動”行情推動,浮虧程度有所收縮。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原本沒有虧損的146家的上市公司,截至3月1日,反而有62家上市公司的最新收盤價低於發行價,其中金通靈(300091)、帝歐家居(002798)、北汽藍谷(600733)跌幅大於60%,分別為-62.79%、-66.97%、-76.50%。合計共有160起定增仍然處於浮虧狀態,佔2018年總量的61.78%。不難看出,參與上市公司定增還是要慎重,在折價率有限、鎖定期延長、市場下行等多重壓力下,風險還是比較高。

從募資完成比率來看。2018年能100%完成定增預計募資的有179家,佔比69.11%,而2017年卻有434家100%完成定增預計募資,佔比84.93%。2018年募資完成率小於50%有22家,佔比8.49%,其中,和而泰(002402)、遠光軟件(002063)的募資完成率分別只有10.68%、10.02%。而2017年僅有11家,佔比2.15%,最小的是北新路橋(002307)的募資完成率為14.29%。

2019年定增预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发行就浮亏
2019年定增预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发行就浮亏

除去巨量定增,2018年募資不足17年七成

從募集金額來看。募資金額在1億-10億之間的數量最多,大於300億的數量最少。在2018年,農業銀行定增募資1000億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定向增發,自從進入2018年資管元年,資金緊張,流動性偏低一直是資本市場的主旋律,此次定增一度引發從資本市場再次抽血的擔憂。農業銀行定增的對象為匯金公司和財政部等7家機構,其中匯金公司和財政部為認購金額分別為400.269億元和392.13億元,佔了近70%。2018年另一起大額定增是三六零(601360)借殼江南嘉捷,募資502.35億元。2起鉅額定增合計1502.35億元,佔19.15%,也就是將近兩成。

而2017年只有中國聯通(600050)因混改向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等戰略股東定增617.25億元。如果剔除這兩年的3起大額定增,2018年的募資金額僅有2017年的66.19%。

2019年定增预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发行就浮亏

監管偏緊,項目融資定增下降明顯

從定增目的來看。融資收購其他資產、項目融資、配套融資是定增最常見的幾個目的,對比2017年,項目融資從定增數量最多下降到第2位,下降幅度為52.69%。主要原因在於2017年的再融資新政效果在2018年開始顯現,防範部分上市公司編項目、炒概念,跨界進入新行業,對上市公司頻繁變更項目融資用途,變相投向理財產品等財務性投資和類金融業務進行嚴監管,因此項目融資的審核偏緊,數量下降明顯。

2019年定增预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发行就浮亏

定增行業分佈變化不大

定增的行業分佈基本保持穩定。根據證監會的行業分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這3個行業在2017年和2018年始終佔據數量前3名,而且排名沒有變化。此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這3個行業也佔據數量的第4名至第6名。可見定增的上市公司行業分佈基本穩定。

2019年定增预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发行就浮亏

民營企業始終是定增的主力

定增的公司類型分佈也基本保持穩定。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中央國有企業的數量始終佔據前3名,但是這3大類型在2018年的定增數量基本只是2017年的一半。

2019年定增预案暴增648% 去年的近半定增发行就浮亏

定向可轉債可能是2019年再融資新寵

定向可轉債可能在2019年分流再融資,再融資中的定增佔比可能下降。證監會在2017年就提到“再融資品種結構失衡,可轉債、優先股等股債結合產品和公發品種發展緩慢。”,其中特別強調“股債結合的可轉債品種發展緩慢”。而定向可轉債融資作為再融資的新品種,最主要的優勢在於定向可轉債是私募債,條款設計更具有靈活性,從而增加併購交易的成功性。

2019年1月23日,據證監會官網公佈,賽騰股份(603283)發行可轉換債券、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獲無條件通過,這也是首例定向可轉債併購案例。從受理到過會,用時40天的時間。

2018年12月27日,中國動力(600482)擬向不超過10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可轉債募集配套資金15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動力2015-2017年扣非前的加權ROE分別為8.24%、5.90%、4.69%,扣非之後的加權ROE分別為7.80%、5.50%、4.15%,取孰低者三年平均為5.81%,低於6%,突破了公開發行可轉債對於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的限制。如果能推廣,那麼將大大降低定向可轉債融資的門檻,後續有望吸引大量中等風險偏好的資金進入。

併購和定增進入放鬆週期,資本市場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併購和定增監管進入放鬆週期,政策重點可能轉向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2018年之前的去槓桿和嚴監管,再加上外圍的貿易戰和加息,直接導致二級市場的低迷和資金流動性的危機,股權質押危機,債券融資困難等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已經明顯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發展。目前最高層也意識到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最高領導人在2月22日對資本市場、股市發聲:再次強調金融與經濟共生共榮關係,首提“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並要解決金融領域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說明高層已經意識到股市對實體經濟的作用,也有意識推動強勁且規範的股市發展也有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

目前來看,併購重組和再融資政策在2018年9月後再次進入寬鬆週期,而且併購重組政策相對再融資較寬鬆,2019年再融資政策可能會再次放鬆,定增市場也有望加速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