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專欄作者/曹典君

一本正經吐槽的醫藥行業君,擅長於將產業分析與雞血狗血一同亂燉成一篇篇雜文。

俗話說的好,貓有九條命。

身為食物鏈的最高端,貓的鏟屎官,人怎麼都要比貓多一條命。

那麼擁有十條命的產品經理(PM)將會怎麼死呢?

本文將從新藥PM、原研過期藥PM、仿製藥/生物類似藥PM、中藥PM四類產品,來吐槽一下他們常見的死法。

本文純屬YY,如有雷同,實屬不幸。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新藥PM

1、尋找國內外指南初步瞭解此產品的臨床定位或者同類競品,發現沒有指南,或指南沒有收錄自己負責的產品,或指南收錄了產品但產品處於三線用藥甚至更低推薦地位,卒。

2、想要做患者流分析,發現此疾病國內根本沒有定義或者是罕見病,專家對此病也不熟悉,或者發現潛在市場很大,但是患者從來都不去醫院看病,卒。

3、找公司醫學部瞭解產品優劣點,臨床試驗的結果,醫學部反饋沒有和競爭產品做頭對頭的試驗,產品臨床優勢證據不足,取代現有競爭產品難度較大,卒。

4、好不容易找到醫生接觸過此類疾病做調研,醫生所產品適應症太窄,沒有證據比目前在用的藥品更好,認為此產品是做慈善;或者醫生反映此適應症患者數很多,但是競爭太大,難以突圍,卒。

5、要確定開發目標醫院和科室,發現IMS採樣的醫院並沒有收錄具開發價值/準備啟動臨床後研究的醫院,卒。

6、要舉辦上市前啟動會,領導們一直對主題表示不滿意,卒。

7、要舉辦上市前啟動會,領導們一直對產品定位和DA表示不滿意,卒。

8、要舉辦上市前啟動會,專家們表示都以為競爭對手們站臺,卒。

9、要舉辦上市前啟動會,專家們做的ppt難產了,卒。

10、要舉辦上市前啟動會,品牌提示物的成本一直高於合規預算,卒。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原研過期藥PM

1、國外專利沒到期,國內專利被挑戰成功,國內仿製藥加快上市,被知識產權局氣死。

2、醫院產品統一用通用名處方,商品名用不上了,被衛計委氣死。

3、有廠家通過一致性評價,招標採購算同一質量層次,被各省招標平臺採購規則害死。

4、產品指南地位被取代,被競爭對手逼死。

5、國外長期觀察不良反應被黑框,被自家產品連累死。

6、分級診療後需要下放基層但沒有進入基藥目錄,被政務害死。

7、

總部決定產品停產或價格太低不供應中國,失業死。

8、總部決定產品銷售外包,和其它廠家併線死。

9、國家局飛行檢查生產產地,生產產地不過飛檢,哭死。

10、進入“4+7”帶量採購目錄,從此生不如死。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仿製藥/生物類似藥PM

1、抄襲原研藥的說明書,懶死。

2、抄襲原研藥的產品定位,懶死。

3、抄襲原研藥的DA,懶死。

4、收割原研藥的醫院,樂極生悲,卒。

5、收割原研藥的採購量,樂極生悲,卒。

6、收割原研藥的患者,樂極生悲,卒。

7、原料藥壟斷沒競爭對手,樂極生悲,卒。

8、全國最低價逼死競爭對手,樂極生悲,卒。

9、原料藥雜質不過關被曝光,卒。

10、醫保局認為仿製藥無需學術推廣,卒。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中藥PM

1、編不出和西醫語言體系一樣的療效,卒。

2、寫不來和西醫體系的適應症,卒。

3、做不來中藥的有效性臨床證據,卒。

4、講不出組方中的毒性藥材存在的必要性,卒。

5、道不明說明書為啥不良反應是尚未知悉,卒。

6、說不清類似適應症的同類中藥的差異點,卒。

7、聊不來中藥如何提高抵抗力/免疫力,卒。

8、找不到和西藥聯合處方的理由,卒。

9、議不了上市後讓專家參與的臨床試驗方案,卒。

10、

指不出產品不是輔助用藥的證據,卒。

產品經理不易,各位醫藥人,且行且珍惜~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藥企產品經理的10種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