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難為,且戰且退

本次“春季躁動”的兩大核心邏輯並不能支撐市場長期上漲,均是短期情緒修復帶來的超跌反彈。外資的再平衡和風險偏好提升未來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中美貿易談判的走向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二是A股納入MSCI指數的係數超預期的概率較低。國內的風險偏好提升可能會因為信用擴張渠道不順暢或者上市公司企業盈利低於預期而結束。綜上來看,我們不建議繼續追高這波行情,而應且戰且退。

上週(1月21日-1月25日)“春季躁動”行情繼續演繹。上證綜指上行0.2%、上證50上行1.0%、創業板指受商譽減值擔憂抑制下跌0.3%。風格方面,大市值風格明顯佔優。行業層面,銀行(2.1%)、電子(1.8%)和汽車(1.5%)漲幅靠前。

名義GDP上半年存在下行壓力

本週公佈了2018年12月及全年主要經濟數據,2018年四季度名義GDP回落至8.1%,隱含的GDP平減指數只有1.6。GDP平減指數是指沒有扣除物價變動的GDP增長率與剔除物價變動的GDP增長率之差。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分析,由於統計口徑的調整,最終的名義GDP數據可能有所出入,但過去一年來名義GDP回落的幅度顯著高於實際GDP,和2016年是一個相反的過程。

由於PPI的波動較大,GDP平減指數和PPI的走勢一致。對於PPI來說,廣義社融是PPI很好的領先指標,大約領先6個月。2016年中期之後兩者有一定的背離,主要和供給側改革有關,表現為供改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和PPI顯著負相關。廣義社融在過去半年快速回落,疊加供改行業工業生產的回升,意味未來PPI存在明顯的下行壓力。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分析,未來半年,PPI轉負的概率較高,時點方面最早在上半年的5-6月份,最晚在第三季度。從基數效應來看,今年5-10月PPI面臨高基數的風險。按照最保守的假設,2019年每月PPI環比為0,則PPI最早在8月開始轉負;假如上半年部分月份PPI累計下跌0.5,則PPI在6月份就存在轉負的風險。

廣義社融和PPI的走勢意味著名義GDP將會快速下行至3季度,實際GDP的緩慢下行對企業盈利來說參考意義不大。從廣義社融走勢看,名義經濟在今年三季度觸底後走平的可能性較大。

“春季躁動”持續性不強

根據歷史規律統計,春季行情持續力不強。“春季躁動”是A股歷史上一直存在的現象,核心在於年初經濟數據少、春節期間往往流動性寬裕、年初政策相對比較友好。根據2009-2018年的歷史經驗,春季躁動持續時間的中位數是21.5天,2019年1月從低點至今市場已經上漲了16個交易日,後續還能持續的時間可能有限。

廣發基金宏觀策略部分析,支撐春季行情的邏輯面臨挑戰,且戰且退。本次“春季躁動”的兩大核心邏輯並不能支撐市場長期上漲,均是短期情緒修復帶來的超跌反彈。外資的再平衡和風險偏好提升未來面臨兩大挑戰,一是中美貿易談判的走向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二是A股納入MSCI指數的係數超預期的概率較低。國內的風險偏好提升可能會因為信用擴張渠道不順暢或者上市公司企業盈利低於預期而結束。綜上來看,我們不建議繼續追高這波行情,而應且戰且退。

(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