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二年,每個村裡都有一個羊倌

手中的鞭子抽起來,赤耳且響亮。嘴裡的山歌唱起來,清脆而歡快。吃罷早飯,羊倌便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每當村裡的人聽到這“啪、啪、啪”鞭子的聲音,便紛紛打開自己家羊舍的圈門,休息了一黑夜的羊群瘋也似的跑出圈門,隨之,羊倌手裡的鞭聲和叫罵聲,羊群裡的“咩咩”聲和咀嚼聲混成一片,直到好一會兒,羊群激起的塵土才慢慢散去。

那二年,每個村裡都有一個羊倌

待到走出村子幾里遠,羊群或是乏了,或是已經找到了足夠可以吃飽的野草了,開始變的溫順了許多,羊倌這個時候也可以點起一支菸,悠閒的抽著。如果是春秋二季就躺在綠草叢裡,枕著手背,吹著微風,哼著小曲。夏天的話,得找到一顆大樹,好在樹下乘涼,也可以小憩一會兒。要是在冬天的時候,就去找一叢枯草,點燃了,可以稍微暖和一下。“春放陰,夏放涼,秋放茬地,冬放陽”就是有經驗的羊倌總結出來的。但是無論羊倌在幹什麼,耳朵總得時刻聽著“鈴鈴鈴”的聲音,因為只有這個聲音能夠準確無誤的判斷出羊群在哪,距離自己有多遠。而這個脖子上帶有鈴鐺的羊就是整個羊群的“領頭羊”了。

哪裡青草肥,哪裡荊棘多,哪裡泉水甜,哪裡路好走。這是一個合格的羊倌必須要熟悉的地域情況,今天得把明日的路線規劃好,以至於不會亂了方向,也不會和其他的羊群碰面。

每到春季的時候,天氣暖和了,小草在地下萌芽,地面上雖然看不到草的綠色,但新鮮的草香味已經偷偷地在草地上瀰漫。我們不能感覺到,但羊兒已敏感地嗅到了這個味道。草兒卻沒長出來,或剛露頭,羊兒仍吃不到。這個味道對於吃草的羊兒來說是充滿了誘惑力的。吃了一冬天乾草的羊,煩了,聞到青草的清香,在草地上追逐著鮮草的味道,卻吃不到鮮草,又不肯吃乾草,這個時候就是羊兒“跑青”了,也是在這個季節,羊倌是最辛苦的。

那二年,每個村裡都有一個羊倌

當夕陽西下,吃飽了的羊群,累乏了的羊倌,在慢慢悠悠的趕回來,在離羊舍不遠的時候,母羊與羔羊此起彼伏的叫聲,羊倌與羊群各家主人的吆喝聲,在整個村莊熱鬧起來。片刻之後,華燈初上,羊舍安靜了,羊倌歇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