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关于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中心,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

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较多,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及人类水利工程影响,导致上游来水减少,直至干涸,现仅为大片盐壳。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罗布泊

在20世纪中后期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自从罗布泊干涸后纳木错成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敦煌、哈密、吐鲁番、库尔勒、玉门、铁门关等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

卫星拍摄照片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令人惊悚的是,这只耳朵相似的不仅仅是轮廓,更包括细节。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大耳朵

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国内科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大耳朵”实测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照片上的大耳朵形状其实就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轮廓。盐壳中以氯化物为主的盐分高度集中并生成了光谱反射性极强的晶体物质,并在卫星照片上呈现出了一道道色调较浅的耳轮线。

罗布泊位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 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 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还是之前提到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此人于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新疆探险。

第一次探险罗布泊时没经验,干粮设备什么的都带齐全了就是没带水,结果差点渴死。不过之后他痛定思痛,发明了在冬季携带冰块进入罗布泊。

1900年3月28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斯文·赫定一行在罗布泊沙漠途中,他雇佣的当地维吾尔族农民去寻找丢失的斧头,突然遭遇沙尘暴。结果意外发现沙子下面埋着一座古城,斯文·赫定泪流满面,自己终于不是在中国做无用功了——无故消失的楼兰文明终于重现天日。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楼兰古城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楼兰工作站

《侣行》270一行人穿越罗布泊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从卫星上拍下的罗布泊奇特照片

彭加木失踪之谜

彭加木先后踏遍云南、福建、甘肃、陕西、广东、新疆等10多个省区,曾15次赴新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后任该院副院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先后3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为开创新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我国植物病毒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进行探险,1980年6月17日不幸在罗布泊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82年,他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

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

流动的河床,无尽的风暴,前赴后继探索的人群。都为这片土地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