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自古以來,中國曆代上歷代政權都是名將輩出,金戈鐵馬的他們,是其朝代史上燦爛的金星,同時也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厚的筆墨。比如秦朝的白起、蒙恬將軍,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大將,唐代的郭子儀、李光弼將軍,宋朝的岳飛、韓世忠大將,明代的戚繼光、俞大猷將軍等等。

 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許多許多,歷朝歷代這些叱吒風雲的大將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了赫赫威名,但卻意外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感覺大清朝只有人人熟知的明星皇帝,卻沒有十分搶眼的大將,就連影視劇取材於清代的大將都寥寥無幾。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心理呢?

 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其一,清朝前中期國內相對安寧,疆域相對穩定。清朝自入關以來的前中期,基本上是以絕對的優勢去面對敵人,俗話說十萬清兵不可敵啊。即便是平定三藩之亂、平定葛爾丹、抵抗沙俄這三件康熙最重要武功,也基本上是在清軍實力碾壓對方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更不要說對付體量更小的緬甸和大小和卓了,基本上是不需要太高明的軍事才能就能取勝的。

 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而且,在清朝統治前中期,國內基本是太平的,沒有發生太大的國內戰爭,具有相對穩定和安寧的國際國內關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自然很難出現其他朝代那樣叱吒風雲的大將,而且基本上會被在朝文臣甚至是當朝皇帝的光輝所覆蓋。

 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其二,清朝後期各種敗戰的拖累。名將的產生是要首看戰績的,如果是戰敗,就算戰爭打的再過激烈和艱苦,也基本上只能算是忠將。清朝後期,西方列強的到來,而且是帶著經濟實力這個後盾、武器裝備、戰爭理念、甚至是軍隊素質的全面的代差來到了,清朝在與之開戰的較量中,基本上毫無勝算的。

 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就算是稍有勝利的時候,基本上也屬於也僅僅是一個戰鬥勝利的層級而已,基本上是對戰局影響不到,更不要說是是國運的影響了。處處敗績,又怎麼能出現名將呢。

其三,對清朝名將概念的模糊。其實在清朝統治全國的二百六十餘年裡,起碼在清廷內部的評價裡,也是有相當名氣的將領的,只是這些將領大多在我們眼裡是有另外的身份。

 每個朝代都有叱吒風雲的大將,為什麼感覺清朝卻沒有呢?

比如湘軍首領曾國藩,率領幾十萬湘軍大戰太平軍,最終將太平天國殘酷的鎮壓下去;一代民族英雄左宗棠,率領楚軍收復新疆,保衛了大清六分之一的領土;甚至就連復辟的袁世凱,在清末也算是位高權重的大將。只是諸如以上的軍事人物,在我們眼裡更多的是上升為文臣宰相甚至是政治人物的身份,以至於忽視了他們本身的軍事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