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墳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拼盡全力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文丨東北童星

說起菲律賓,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清澈見底的碧藍海水?清甜可口的熱帶水果?還是那些滿是時間印記的古老教堂?

而作為這個國家的首都城市,馬尼拉無疑滿足了所有人對於“人間天堂”的想象。

在二戰前,它曾與東京並肩為全亞洲最繁華的大都市。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馬尼拉夜景

如今,這個被稱為“亞洲紐約”的地方,有著可比肩上海市中心的富人區馬卡蒂。

但僅僅是在幾公里之外的同一座城中,卻有超過10000人,正在與屍骨同吃同住……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在過去的近40年中,因馬尼拉城市的超高飽和度,這裡的貧民被迫在城市之外建起非法貧民窟。

其中城市邊緣地帶地價較低的墓園,成了建設“小區”最好的選擇,當地人稱其為——“陵園貧民窟”。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與一般墓園的肅穆與寧靜截然相反,Navotas市陵園總是熱鬧的。

白天,所有生活在這裡的孩子都喜歡在外面玩耍,他們的臉上滿是笑容,可腳下踩著的卻是成堆的白骨與水泥棺材。

在這個“陵園社區”之中,“死神”是常客,並且為這裡的大多數居民提供了生存唯一的經濟來源。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Navotas陵園中埋葬著馬尼拉的大部分低收入人員,因為買不起土葬墓穴(菲律賓宗教不允許火葬),這些家庭只能將親人的屍體塞進混凝土盒子裡疊放在地面上。

根據當地的法律規定,這些靈位只有5年的租期。時間一到,這些屍體就會被掏出燒掉,留下空間給新的屍體,如此便產生一種特殊的職業——挖墳人。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Navotas陵園中的混凝土靈位

Maldred已經做挖墳人超過20年了,他的一家都生活在陵園社區,而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理遺骨。

“生意”好的時候,Maldred每天能挖4座墳,並從中獲得200比索(摺合人民幣約27元)的工資。

出於對死亡的恐懼,第一天到這裡工作時Maldred感到無比噁心。可時至今日,他已能面無表情地拿起鐵錘敲碎墓碑,並從靈柩之中拖出遺骸。

將屍骸一塊塊撿起放進麻袋,然後將其封好放在一邊寫上名字等待家屬前來認領,若無人認領Maldred將會找個合適的時間將它們燒掉。

站在生命的最後一站,他看過無數的絕望與恐懼。

很久之前他也會怕,很久之後他卻已經習慣。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偶爾他也覺得這些亡靈會回頭找自己,所以在整理屍骨時他也會小心翼翼,可即便如此,也無法完全去除他內心的擔憂。

“有些人向亡靈懺悔,但我不會。因為在這裡,如果邊工作邊祈禱,你就會得病,我親眼見過。”

或許對於生活在Navotas陵園的人來說,宗教與信仰已經變成了一種奢望,為了生存,他們早已別無選擇。

他們是被神拋棄的人。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受菲律賓法律與當地宗教的影響,避孕與墮胎成了這裡的“大忌”。因此這個國度從來不缺孩子,“陵園社區”亦是如此。

孩子是未來,所以馬尼拉建出了比其他地區都多的國際學校,試圖用知識改變更多人的命運。然而,事實證明,不是所有人都能飽嘗經濟增長帶來的果實。

因著種種原因,Navotas陵園中的孩子,大部分從一出生起便註定無法踏入學校的大門。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為了接濟家裡,這裡的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後,便要拎著水桶和刷子到墓地之中尋找刷洗墳墓與墓碑的工作。

每天清理30座,一座獲得15~20比索(約摺合2元人民幣),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是這些孩子長大之前的所有人生。

“這是我哥哥,19歲的時候淹死了。”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哪怕是站在至親墳墓之前,這些孩子的臉上也不曾露出過半分的難過與不捨。

死亡對於他們來講已是司空見慣,比起耗費精力去思考故人,倒不如仔細想想明天去哪裡找墳清理。

馬尼拉貧民窟裡生活讓孩子們過早的懂得生離死別背後的意義。他們還未曾體驗童年,便已經長大。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在這個陵園的外圍有一個“垃圾場沙灘”,多年前的一場颱風過境之後,這裡變成了一個天然的海洋垃圾堆。

這裡是陵園貧民窟孩子的遊樂場。小朋友們光著屁股站在渾濁的海水之中,以撈拾海洋中的彩色垃圾為樂。

他們不覺得這裡髒,因為這是他們從出生便接受的“大自然”。

這個國度無比引以為傲的清澈海水,他們從未見過。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不得不承認,孩子是世間對於“旺盛”一詞最好的詮釋。即便現在的他們,每天都在與死者分享生存空間,可陵園之間卻始終都有歡聲笑語。

年幼的孩子們站在墓地之間笑得異常燦爛。只是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也曾好奇過外面的世界。

因為生活空間緊張,很多人會選擇將“房子”蓋在石棺之上,搭起棚子、釘上鐵皮,只要棺材不倒,他們便能一直在這裡生存下去。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很多嬰兒會出生在這樣的房間之中,一塊石頭棺材板,下面是亡靈,上面是新生。

這是世間最詭異也最震撼的,生命的詮釋。

日復一日,公墓變小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適應這裡的生存模式。這些馬尼拉城市裡最貧窮的一群人,集體流浪在繁華城市的邊緣。

他們向死而生,無知且無畏。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生活在陵園貧民窟,這群“靠死謀生”的邊緣人員,好似完全獨立於馬尼拉。他們在人生的兩個極端裡遊走,卻始終無人問津。

然而世間的孤島從不只一座。

在“墓地社區”周圍的其他貧民窟裡,流行著這樣一種美食——Pagpag。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它們表面看起來與飯館中其他的美食並無差異,但實際內裡卻已經是“壞透了”。

根據當地居民的介紹,這種所謂“特色小吃”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美味。因為這種被叫為“Pagpag”的食物,製作原材料皆來自過期食品與其他食用廢料。

快餐店裡剩下的炸雞、餐廳後廚倒掉的剩菜、甚至是肉鋪裡被剔除的殘渣肥肉……這些其實都是Pagpag。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它只是“垃圾”。可就是這樣的邊角料,卻成為了某些人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比如,對於居住在“冒煙山”周圍的居民。

“冒煙山”,曾經是馬尼拉城外的一座巨型垃圾填埋場,由於這裡每天都有垃圾在焚燒,它便因此得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人開始從農村向城市遷移,而“冒煙山”也漸漸演變成了有幾萬人居住的非法平民窟。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貧民窟,“貧瘠”是這裡的代名詞。可實際上,這裡卻不僅限於如此。

不同於陵園貧民窟,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有“正經工作”。儘管他們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也沒有過人的生活技能,但為了生存他們仍會“沒事找事”,久而久之,這裡便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圈。

大抵是為了慶祝這一自給自足的生活,當地居民將這個貧民窟起名為“happy land”,快樂之土。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在馬尼拉,快樂之土承擔了這座城市裡絕大多數的未分類垃圾。

每天清晨,成噸的城市生活廢料從卡車內卸下,早已等待在這裡的人們一哄而上,只為能在其中找到填飽一家人肚子的食物。

過期的罐頭、發黴的麵包,甚至是還算乾淨的廁紙,這些對於貧民窟中的人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人間美食。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整個小區被垃圾包圍,因此這裡居民的主要收入方式便是拾荒、回收垃圾。靠著這些,他們每天的收入大約在6~15人民幣之間。

“即使我每天都要工作到累得不行,但我還是希望看到孩子們開心。”

無論在哪裡,孩子都是最大的希望,可有時他們卻不會被溫柔以待。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由於天主教會不建議當地政府施行計劃生育政策,“超生”成了快樂之土裡的常態。這裡的每一個家庭,都有6~8個孩子。

爆炸式的人口增長給人們帶來巨大壓力。

為了活下去,這裡的大多數孩子會主動選擇輟學,只為空出更多的時間,讓自己可在垃圾堆裡給家人找出一頓像樣的“飯餐”。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在河岸兩邊,這裡聚集了大量貧民家庭。

他們將河道之上所有地方都蓋上房子,可無論怎樣防水,等到颱風天時,他們的房間仍會被垃圾全部淹沒。

生活在這裡的男孩子們每天睡醒便要去河道里撿垃圾,只因想要多找一些塑料瓶拿去換錢,因為他實在太餓了。

“我老實和你說,這裡的人不會去想他們的未來。他們每天只求能生存下去。”(@當地居民)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在巴塞科由於偷電嚴重,這裡擁有了比全世界大多數地方都要貴的電費,連水費也隨之提高。

為了節省開支,這裡的絕大多數家庭都會使用河中已被汙染的水。沒有像樣的淨水設備,居住在這裡的人只能長期飲用汙水。

長時間的營養不良與水質汙染,讓孩子們從小就疾病纏身,在他們中的很多人,往往活不到中年就已經離開人世。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因為從未接受過性教育,“快樂之土”中有很多未成年媽媽。十七八歲的年紀,在很多人還不知道“情為何物”時,她們便已經被迫成為了母親。

在此後,她們將終生為肚子中的小生命負責,但實際上卻從未有人想過,是否也要對她們的人生負責。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在貧民窟中,孩子們唯一的娛樂場所便是街道邊的“比索網吧”。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用1比索的價格,來換取7分鐘的上網時間。

而這7分鐘,也是這些生活在“快樂之土”上的孩子,對外界僅有的聯繫。

對於貧民窟的孩子來說,1比索買7分鐘的買賣並不合算,可網吧裡面卻還是每天都擠滿了人。

孩子們用電腦上著各類視頻網站和社交軟件,盯著屏幕,他們的眼中滿是驚喜與好奇。

他們好似並不知道,這些其實也該屬於他們。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在馬尼拉的1600萬人口中,有大約35%的人口住在貧民窟中,同時他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以及無家可歸人群比率最高的城市。”(資料來源 紀錄片《無底洞》)

因為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外加極度艱苦的生存環境,這裡在《但丁密碼》中又有了一個新的綽號——“地獄之門”。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實際上,這樣的貧民窟距離馬尼拉的市中心並不遠。一線之間,左邊是地獄,右邊便是天堂。

而在這條地獄與天堂的分割線上,每天都人來人往,卻很少有人願意去注意這群生活在門內的流浪者。

生在城市當中最逼仄與陰暗的角落,他們是別人眼中的恥辱與傷疤。

可輕視是別人的,他們自己卻不曾放棄任何生存與生活的權利。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你覺得這裡生活怎麼樣?”

“很好啊,我很開心。”

雖然整日吃著時刻都可能致命的Pagpag,但當有人問起他們的夢想時,他們依舊會滿臉笑意地說:“想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雖然為了能讓家中所有的孩子都上學,這裡很多父母放棄了換房子的想法,整整15年只是住在街邊的木箱之中,但當別人問起時,他們仍能一臉自豪地說出:“我的兒子已經八年級了!”

雖然腐臭和滿山垃圾讓人無處下腳,可貧民窟中的居民仍會在殘陽落幕後湧到“廣場”上進行飯後消遣……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除去住所不同,他們與這座城市裡的其他人並無區別。他們不僅不比任何人低級,反而還比很多人更加偉大。

因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的角落,活出了極少數的精彩與勇敢。

比起那些絕望與哭泣,他們給予這個世界更多的,其實勇氣與歡樂。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不同的戰爭,所以生活給了每個人絕望的權利。

崩潰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觸即潰。

也許此時此刻的你,正在為很多事情煩惱,無數的麻煩讓你焦頭爛額。

你以為人生不可能再壞了,卻殊不知,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正有一群與屍骨為鄰、以垃圾為食。

如若他們都能在此之後繼續熱愛生活,那你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住坟地、吃垃圾、睡棺材……有的人光是活着,就已拼尽全力

活著,便是最大幸福。

所以,請你盡力勇敢一點。

部分資料及圖片來源:紀錄片《無底洞》

—The End—

將【最人物】置頂/星標

截圖發送至後臺

我們將從中隨機挑選一人

送上一份由【最人物】精心準備的神秘禮物

中獎名單將在第二天的置頂留言中公佈

世界那麼大,我們想要成全你的小幸運!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只要活著

就有好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