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預期”是“六穩”關鍵

馮俏彬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2019年,我對中國經濟形勢總體保持謹慎偏悲觀。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從大歷史的角度看,世界已經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巨大變革正在徐徐展開。二是從國際形勢上看,中美關係已進入一個以戰略競爭對手為主的時期,鑑於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以及現有國際秩序的主導者,因此必定會給正在謀求民族復興的中國製造巨大的障礙。三是國內改革陷於一定程度的膠著狀態,十八大以來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諸多戰略,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完全落地,在一些方面反而有所退步。四是各方面等待觀望的情緒很重。五是由於“左”的思想有所抬頭,民營經濟的發展遭遇困境,雖然近期各部門、各地區積極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政策,但人心散了之後,再收拾起來並不那麼容易,更何況由於現體制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並沒有解決,當前對民營經濟的一些政策支持很可能遭遇現實困境。總之,國際和國內的因素疊加起來,所描繪出的都是一幅有些黯淡的2019中國經濟圖景。

為了應對這個複雜局面,黨中央提出了“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這是非常正確的,也是非常急迫的。我認為,在這“六穩”之中,最關鍵是“穩預期”。理論研究表明,市場經濟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預期經濟,對於未來光明或悲觀的看法,既影響投資行為,也影響消費行為,而且相互之間還會進一步傳導和增強。時至今日,扭轉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穩定預期。穩定預期的關鍵第一在於方向感,第二在於明白描述問題,第三在於明白表述未來5-10年的發展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