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的冬天

在阴山山脉大青山北麓,也就是人们冠以称作的

后山的冬天

里凛冽的风,仿佛能钻进人的骨头里,刺得人生疼。在这样的冬季里长大的我,对家乡的冬天有着深深的感触和怀想。进入冬天,村子里就没什么营生了,我们庄户人仿佛迎来了自己一年一度的假期一般,可以消闲信步,要不在村子里串串门,要不出去走走亲戚,要不进城买点东西,供冬日里享用,悠闲自在。

从春天的耕种,到夏天的锄草,再到秋天的收割,多半年的忙忙碌碌,没有消停的时候。冬天来了,似乎有"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闲散自由,庄户人很盼望冬天的来临。说到冬天,总得提及秋天,从秋天田地里的紧张收割庄稼,到场面上忙碌的打场,人们有这样一种感觉,走着还嫌脚步慢。秋天就是一个忙碌而满载而归的季节,总是与忙碌,与微笑,与喜悦连在一起,令人向往和陶醉。从秋的紧张忙碌,一下子到冬的闲庭信步,真还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幸福。秋天里五谷丰登,冬天里就有好心情。

后山的冬天

美丽的冬天,来自那纷纷扬扬的雪。下雪了,是后山冬天最美丽的风景。树上白了,房上白了,地面上也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虽然是单纯的白色,却是美丽无比。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辉。远望整个村庄,笼罩在洁白的世界中,只有那一缕缕炊烟连接着天空和大地,在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晰醒目。眺望远山,山峦起舞,仿佛是舞动的银蛇在白雪的世界里尽情表演着。极目远眺原野,白茫茫一片,好像是书画家刚刚铺开的一张宣纸一样纯净。有雪的冬天,就有了风景,就有了灵性,就有了丰富的想象。在落雪飘飞的日子里,雪地里留下的那一双双脚印,有的深,有的浅,还有的歪歪扭扭,一定是雪地打滑留下的精彩。有时还可以根据脚印的方正深浅歪扭行踪判断出行人的胖瘦高矮男女特征。雪,给村里人带来了奇异的遐思和联想。

后山的冬天,滴水成冰,严寒至极。有时候看似阳腾腾的天气,看似没有一丝风,却总感到有寒气扑面,冷清冷清的,我们村里人对这样的冷天称作"硬冻"。每每遇到这样的天气,人们总是调侃"阳圪腾腾的天气冻人人,家里头暖和就不出门"。再赶上下雪后,扬风搅雪,风挟带着雪花,白毛风呼啸着,呜呜作响,似狼嚎虎啸,不但冷,而且还怪吓人,令人毛骨悚然。尤其是进入数九寒天更是冰天雪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民谣描写了我们北方冬天的冷酷,在民间流传的"一九二九冻烂碓,三九四九牙门叫狗"的民谣,更加逼真的写实了我们后山地区冬天的严寒。

后山的冬天

冬天的早晨,女人们生火做饭,男人们喂养牲畜,开始了我们庄户人的一天。家家户户生火做饭,炊烟袅袅,烟气升腾着,弥漫在村子的上空。在水井边上,吊水的铁桶发出碰击石头的金属声响,似乎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感流淌着。有的人牵着自家的马匹在水井边饮马,马喝饱水发出"啾啾"的叫声,有的人牵着牛,牛"哞哞"地叫着。水井上吊水、担水的、饮牲畜的聊着农家话题。再看家家户户的圈里的绵羊吃着草料,羊羔羔吸吮着母羊的奶汁,摇着尾巴,"咩咩"地唱歌,大红公鸡领着一群母鸡在窗台上卧着沐浴阳光,每当有一点惊动,公鸡总是观察周围的动静,有时就打开嗓门鸣叫,母鸡跟着叫了起来,嘈杂声乱哄哄一片。这时的小猪崽总是打不离门,急等着主人的喂食,"吱吱"地叫个不停,猪的叫声虽很不悦耳,但这是农家不可缺失的声音。这些声息组成了乡间祥和而朴素的农家画图。

冬天的午间暖和,到场面里转转。

后山的冬天

比比皆是,互不干涉。可以看到自由自在的牲畜们在上演精彩纷呈的《动物世界》。有骡马互相啃着脖子挠痒,牛犊子撒欢跳跃,卧着的老牛不停地倒嚼,驴子啃着作物秸秆,只有猪懒洋洋地晒着太阳。这时候表演最为上戏的就数麻雀了,场面上成群的麻雀一会儿在残草秸秆里寻找食物,啄来啄去,一会儿飞落在电线上叽叽喳喳。麻雀虽小跑起来快捷,反应灵敏,稍微有声息惊动就统一行动,成群的麻雀飞起来的瞬间力量很大,翅膀的抖动扇起的气流团团作响。村子周围的山丘上,到处是羊群。牧羊人身上裹着皮袄,腰间系一根腰带,头戴皮帽,羊群陪伴着他,或是他陪伴着羊群,吸着清冷的气流,呼出的热气仿佛冒着白烟一般清晰,手挥长鞭,逍遥自在。

后山的冬天

是美丽的。太阳磕着山顶,夕阳映红了西边的天际,红彤彤一片。映红了村舍,映红了院落,映红了草垛,整个村子仿佛被涂上了一层橘红的色彩,温馨,宁静。瞭望一眼水塘,在晚霞的辉映下,好像一幅天然的镜子一样明净,闪闪发光,镜子里晃动着在冰面上嬉戏的顽童,此时,直有一种"夕阳无限好"的惬意心情萦绕着。道道山梁上展现着牧羊人凯旋的身影,有的还唱着"放羊就好像磨阳工,有罪无苦不算个甚","一天的阳工又磨完,不知媳妇儿给我吃甚饭"?有的还回应着:"给你作甚你吃甚,媳妇给你把那冰手手温"。羊群进了村子,羊就飞一样奔向自家的院子,绵羊的尾巴随着奔跑的速度有节奏地拍打着屁股,大羊小羊"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响亮的散发在村子的上空。羊似乎有一种渴望见到主人般的亲切劲,用头碰着主人表示问候。人们都忙碌的给羊弄草料,农家院落沉静在一片安祥而温馨的氛围中村子里水塘上面孩子们在滑冰,呼喊声,欢笑声不断,夜渐渐笼罩着山村。

后山的冬天

吃过晚饭,是的时候,人们就出去串门子。大集体时候,村子里的队房是村民们的聚居地,队房里攒闹的人多,是队房最红火热闹的鼎盛时期,队房仿佛是开启我们农家娃心灵的一扇窗口,让我们这一代人在队房里认识了大千世界。那时我们常常去队房里串门。清楚地记得,队房里一口大锅烧的通红,炕头上热乎乎的,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弥漫着光棍气息,因为来这里的多半是男人,饲养员常年居住在队房里喂养村子里牛马骡子毛驴,邀遢是队房的显著特点。去队房里串门来去自由,有时候一个黄昏我就跑几趟到队房里串门。到队房里我最喜欢听长辈们拉话,讲故事。长辈们们围坐在一盏油灯的周围,守着油灯,吸着早烟,吧嗒吧嗒,烟锅上泛着红红的火星,烟雾缭绕,弥漫开来,在房子里发出青蓝的光。在队房里我听到了水刮西包头的故事,听到了石拐煤窑里的惊险故事,听到了旧社会土匪猖獗掠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听到了村子里闻所未闻的故事。在村子里串门,无论到了谁家,热气扑面,主人热情邀请你上炕落座,一杯浓酽酽的茶水端了上来,升腾着热气,接着递上一支"大前门",让人心里头感到热乎乎的。村子里串门,人们都各自怀揣着自己的心思,虽然都是串门子,人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有的是为拉话闲聊,交流思想,坐下来说心里头的高兴事烦心事;有的是为了红火,哪里人多奔向哪里,找人多的地方乐呵乐呵;有的是专门找人赌输赢,玩起了押宝,一种传统的民间玩法,对于没有文化生活的村民来说,也是一种消遣和寄托;有的是求人办事,想找人帮忙给自己的儿子踅摸一个媳妇儿;后来有了电视,到别人家串门是为了看看电视连续剧;还有的是求人借钱解决燃眉之急…冬天村子里的串门习俗确实是乡村里的一道风景,村民们既交流了思想,加深了情谊,又增加了娱乐;既解决了问题,渡过了难关,还增进了乡邻们的团结,祥和温馨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村子。

串门回家时分,已是月明星稀,风清月白,寒风飕飕了。皎洁的月色掩映着地上的白雪发出冷清清的光,明净亮丽。乡村的夜晚真是万籁俱寂,宁静的能听到自己沙沙的脚步声,偶尔的几声犬吠一样清晰,脚踩在积雪的小道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还有一点乐感。一个人

后山的冬天

,多亏这月亮照明,多亏了积雪的鸣唱,否则漆黑的夜色真让人胆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