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即將到來的機會

最近看了一部超讚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強烈推薦、瘋狂打call),這部片子講述了河西走廊(也就是如今的甘肅蘭州到敦煌一帶)兩千多年來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上的發展和變遷,以及這些變遷是如何與中原、西域、西亞甚至是歐洲的政治經濟產生互相影響的。

絲綢之路上即將到來的機會

紀錄片《河西走廊》

這些變遷幾乎刷新了我過去幾十年對整個西北地區(歷史上長期叫西域)在經濟上的強大影響力!

也許是因為從小在課本和新聞裡看到的西北,都是乾旱、偏遠、落後的形象,這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覺得西北地區就是貧困、落後和封閉的典型代表。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裡,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東部的繁榮的確把西北的狀況映襯的相對落後,西北地區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加速度遠遠趕不上東、南部地區。

究其原因,一方面,東南地區在現代海洋技術驅動的全球化經濟中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資源的天平完全傾向東部和南部沿海;另一方面,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落寞,使得以“向西陸地進出口貿易”為基礎的絲綢之路沿線失去了自漢代以來的貿易優勢。

但是,看完《河西走廊》的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個規律,一個值得你一字不落讀完的規律:

但逢盛世,河西走廊一定會把西北經濟帶動成國民經濟增長極!

絲綢之路上即將到來的機會

西北風光

這個規律在兩千多年來的各種歷史條件下始終沒有被打破,即便到了今天,自然與經濟資源看似依然傾向於東部,我依然看好河西走廊的強大作用。

1.歷史上所有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有經略西域、影響西亞、輻射東歐的目標

絲綢之路上即將到來的機會

強漢盛唐

漢武帝不惜以幾十年的時間、動用最大的軍事動作拿下河西走廊的領土與管轄,不僅僅是為了防範匈奴的侵擾,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河西走廊,就掌握了整個西域,掌握了西域,就相當於掌握了當時的世界信息與經濟窗口。

隋煬帝在位時間雖短,但是隋唐大運河、科舉制度這些影響了後世幾千年的偉大舉措不得不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深謀遠略的帝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隋煬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御駕親征踏足河西走廊的皇帝,這不得不說明河西走廊在政治家心中的分量。

唐代的幾代帝王,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政治與經濟政策,簡直可以媲美今天的經濟特區!

放眼今天,“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提出來的時候,幾乎就已經可以預見未來30年的趨勢了。一帶一路這個詞中的“帶”,指的就是古代絲綢之路沿線的經濟帶。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正式提出以來,以經貿產業園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飛速在西北大地崛起,到目前為止,公路鐵路交通、物流樞紐、產業基地已經基本完備。

2.海洋技術帶來的全球經濟騰飛自西向東輻射,大陸地理的特性更有利於經濟自東向西輻射

絲綢之路上即將到來的機會

東西交互

仔細看從古至今的地圖,無論哪個時代,你一定會發現,在廣袤的西亞和東歐版圖上,無論地理條件好壞,文化與經濟的流動都不曾中斷過。這其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這條通道上,文化的傳播總是西方文化更有影響力,而經濟的發展總是由東方經濟決定,而且是中原經濟越繁榮的,越容易接受西方文化,也越容易向西傳播經濟。

在當前的世界格局下,中國經濟向外帶動發展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了。那麼,哪個通道最容易快速釋放這股巨大的世界趨勢呢?

一定是陸地通道。

因為陸地通道更具有多樣性和可創造性,更容易把多種多樣的民間力量和民間財富利用起來,而民間流動才是真正的經濟增長機會。

河西走廊是這條通道的必經之路,河西走廊和西北地區的基礎建設一旦完成,政策的東風一吹,各種積蓄已久的能量將會在大西北廣袤的舞臺上百花爭放、如日方升,東部和南部過去30年經濟積累的成就,將會源源不斷的通過絲綢之路經濟帶,走向更深遠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