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許多媽媽都為寶寶吃油的問題煩惱。

寶寶多大開始吃油呢?

一歲前能吃嗎?

什麼種類的油適合寶寶吃?

橄欖油那麼貴真的適合寶寶嗎?

油怎麼弄給寶寶吃呀?

……

不要急

下面我們來為您解答關於食用油的困惑!


寶寶要吃多少油?

食用油裡99%的成分為脂肪,所以要問寶寶適合吃多少油,就要首先了解不同月齡的寶寶需要多少脂肪。

我們先結合表格聽下下面的音頻,從專業營養師角度告訴您——寶寶需要多少脂肪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哪些食物裡面含有5g脂肪?

植物油 5g 黃油 5g 蛋黃 1個

牛油果 30g 麵包 100g 五花肉 10g

黑芝麻 10g 豬排骨 25g 雞脯 100g

雞翅 50g 豆腐 150g 核桃仁 10g

PS:含脂肪較高的食物(除了奶):油、蛋類、烘焙食品、油料種子、堅果、肥肉多的部位

根據不同月齡寶寶每日輔食所需脂肪克數,推薦如下表格,看看寶寶一天大概需要吃多少油?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當然,每個寶寶吃的食物不一樣、體型不一樣,不需要完全照搬。

哪些寶寶應該少吃些油?

體重較重、有超重風險,吃較多烘焙食品,愛吃雞蛋,肥肉吃得多,奶喝得多

哪些寶寶可以多吃些油?

體重較輕、體重增長緩慢,很少吃炒菜,不愛吃蛋,不愛吃肉,喝奶少


脂肪的幾個小知識

要知道哪種油更適合寶寶?媽媽要首先了解幾個關於脂肪的概念。

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

我們日常食用的肉蛋奶等“葷”食裡,是以飽和脂肪為主。黃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油脂,也是以飽和脂肪為主。

而花生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則含有更多的不飽和脂肪。相互搭配,才會更加健康。

生活小課堂:如何判斷油裡面哪種脂肪多?

大家可能看到過油會“凍住”的現象。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含有飽和脂肪較多的油,在溫度較高時就會凝固。含有不飽和脂肪較多的油,在溫度較低時才會凝固。

根據下面四種油的“凝固點”,你知道哪種不飽和脂肪最多嗎?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瞭解一下“必需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中有兩個身懷絕技的傢伙,叫做亞油酸和α-亞麻酸,這兩種脂肪酸是人體不能自己合成的,只能從食物中獲得,稱為“

必需脂肪酸”。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神奇兄弟“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有些寶寶會出現溼疹、皮炎、傷口難癒合的情況;還有的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安、暴躁易怒,去醫院會被診斷為“缺鈣”,其實都有可能是必需脂肪酸攝入不足導致的。

這對“神奇兄弟”必需脂肪酸,可以給寶寶帶來非常珍貴的禮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ARA、DHA、EPA

既然不飽和脂肪挺重要的,那麼ARA、DHA、EPA在哪些輔食裡可以獲得呢?

⇓⇓⇓

ARA:少量存在於魚、蛋、瘦肉中。

DHA和EPA:主要由冷水域的藻類合成。而三文魚、鯡魚等深海魚以藻類為食,所以它們的脂肪中含有較多的DHA和EPA。

你以為就這樣嗎?NoNoNo,我們這篇寫的是什麼來著?食用油啊!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看到了嗎?植物油裡面也有上面提到的亞油酸和α-亞麻酸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哦!


給寶寶選擇什麼油?

➤是否要選擇高大上的熱門油?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縱觀海淘和團購大熱的產品,大多是不太靠譜的。比如植物油就是其中一類。

價格昂貴的核桃油、橄欖油,都說是“最適合寶寶的油”。真相是如此嗎?

1、橄欖油:它是一種好油嗎?

沒錯,橄欖油確實是好油。

它對於中老年人、肥胖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來說是好的,對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確實有很好的作用。但對寶寶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橄欖油中含有非常高的單不飽和脂肪(佔到70%以上),而必需脂肪酸含量較低。

橄欖油對於降低血脂、降低膽固醇確實有很好的作用,但對寶寶來說就不是那麼回事。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2、核桃油:它是一種好油嗎?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向來推崇“以形補形”,核桃仁形似大腦,就認為補腦益智效果不錯,而核桃榨的油理所當然也能讓寶寶更聰明啦!

可惜的是,核桃油不等於核桃

完整的核桃含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核桃油幾乎是純脂肪。

另外核桃油中並沒有DHA,只有能在寶寶體內緩慢轉化為DHA的α-亞麻酸,並且含量不高,並沒有讓寶寶變聰明的功效。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媽媽下次選購時就可以參考一下營養標籤: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比例

-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

-選用原料是不是轉基因產品(如果你介意的話)

➤針對飲食習慣選擇

如果你嫌逐一比較太麻煩,也可以根據寶寶的飲食來有針對性地選購一些食用油。

平時寶寶吃肉類蛋類的比較多,而水產吃得少,那就可以選擇亞油酸和α-亞麻酸含量高的油來相互輪換或者自己調配(參見上面的表格)。

如果寶寶飲食比較均衡,各種葷的食物都吃,那可以選擇兩者比例較均衡的油,如大豆油、低芥酸菜籽油。

經常給寶寶更換油的品種,利於營養均衡。

➤自制調和油

除了經常換油,我們也可以把幾種油調和使用,讓配比更加科學、口味也更豐富。

說到調和,大家一定想到了市售的調和油。這些調和油出於成本考慮,裡面以廉價的菜籽油為主、再兼顧一些其他比較貴的油,本身的脂肪酸比例並不算太平衡。所以有時間的媽媽,也可以自己動手做調和油。

首先要準備的工具,就是帶有刻度的油壺。容量不需要很大,500毫升足夠了。你可能還需要一些標籤,把調配的比例、名稱記錄下來,以免搞混。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這是我給自家寶寶準備的油。炒菜用花生油,涼拌用調和油(花生油:亞麻籽油:芝麻油=3:2:1)。


油該怎麼吃呢?

油買回家了,你知道怎麼用嗎?

看到這裡媽媽心想,廢話,油不就是倒在鍋裡,再把菜倒進去炒嘛?

不同的油,食用方法還不太一樣哦!

1、涼拌

有些油是不適合炒的,對熱的穩定性差,最好是用來涼拌。把菜蒸熟煮熟後,倒入一些油拌勻。也可以在開水煮菜時在鍋裡滴一些油,能令蔬菜顏色更鮮亮。

適合涼拌的油是不能用來炒菜的哦~因為如果用來炒菜,這些油的“精華”部分就被高溫破壞了。相當於用香奈兒噴廁所除臭、用法拉利送快遞,可惜啊!

比如:芝麻油、初榨橄欖油、核桃油、亞麻籽油、紫蘇油、南瓜籽油、葡萄籽油。

2、炒制

有些油適合燉煮和低溫炒菜。烹調時應該熱鍋冷油,到油七八成熱就可以放菜了。千萬不要等鍋裡油冒煙了再把菜扔進去,噼裡啪啦聽起來很爽。

PS:很多老年人喜歡看到鍋裡冒煙,才開始放菜進去炒。這是由於以前我們用的是“毛油”,煙點低,看見冒煙開始放菜還比較合適。而現在購買到的精煉油,煙點提高不少。再等到冒煙後放菜,溫度已經太高了,油的營養成分慘遭破壞,還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對廚師的皮膚也有損害。

比如:菜籽油、茶籽油、普通橄欖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米糠油。

而寶寶一天所需的熱量是有限的,當從烘焙食品裡獲得了足夠的能量後,便不會再對正常的飯菜有興趣,而他所獲得的營養素是失衡的狀態。

3、油炸和煎炸

油炸和煎炸就只有四個字了:寶寶不宜。

你家油瓶怎麼放?

啊?油瓶還能怎麼放?不放廚房難道放衛生間麼?

不知道各位媽媽家裡是否和我家一樣,是小小的廚房、小小的灶臺,擺滿各種廚房小家電後已經十分擁擠。

現在多了寶寶,又得塞進輔食機、BB煲、專用砧板刀具等東西,忙亂起來真是找不著北,恨不得朝地板上放!

油瓶,自然是放在灶邊隨用隨取,一下就能拿到是最方便嘍!

先看看以下圖片裡,有和你家相似的位置麼?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對於植物油來說,這種“日曬雨淋”的考驗更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油脂容易發生“氧化酸敗(變質)”。

影響油的三大因素有:

➤空氣

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會產生“哈喇味”。因此,倒完油後要立刻蓋緊蓋子避免與空氣過久接觸。

而市面上非常時髦的造型油壺,雖然看起來養眼,但油壺的嘴卻是像茶壺一般敞開的,這使油和空氣暢通無阻地連接,實則不利於保證植物油的質量。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光線

植物油中含有葉綠素、核黃素等光敏感物質。所以從超市買回植物油後,應該儘快用深色瓶子或不透明的瓶子裝好,或者放在櫥櫃裡面以避光。

像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非常高的油,購買時要選深色瓶裝的。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溫度

溫度對於植物油的氧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溫度越高,油脂的氧化速度就越快。

溫度每升高10℃,氧化反應速度就會加快一倍。如果油瓶長期放在灶臺邊,一日三餐烹調時的高溫會急速縮短植物油的保質期。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油瓶放置的總結:

-植物油應該儲存在陰涼、避光的地方,並增加容器密封性減少與空氣的接觸。

-從超市購買時最好選擇小瓶的油,用完後再買新的,避免食用油長時間放置和頻繁地開合帶來與空氣過度接觸而氧化。

-平時將油瓶放在櫥櫃裡,不要放在光線強烈和靠近灶臺溫度高的地方,也能延長油的保質期。一旦發現油變得粘膩有沉澱、聞起來有哈喇味,就堅決不要食用了。


關於油的常見問題

Q:給寶寶吃胡蘿蔔需要過油嗎?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A:這個疑問的根據是,胡蘿蔔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所以要過油才能被吸收。然而,這不意味著必須油炒或過油。胡蘿蔔素吸收的部位在小腸而非口腔,所以只需小腸中有“油”。只要同時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如肉、蛋、奶、魚、蝦,甚至隔頓有這些食物就可以了。過油反而會造成胡蘿蔔素的損失(鍋裡餐具裡)。平時只需通過蒸煮的方式使細胞壁軟化就好了。如果一定要放油,可以在打泥後、食用前拌一些油在裡面。

Q:純農家自榨油會不會營養更好更安全?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A:自榨油看似綠色天然,但其中含有較多的雜質水分,煙點較低(容易冒煙產生致癌物)。從原料到加工和儲存都可能令強致癌的黃麴黴毒素超標,它在普通過濾設備中是無法去除的。建議大家購買正規包裝的油。

Q:買的油有添加劑,能給寶寶吃嗎?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A:在食用油的配料表裡會看見維生素E、TBHQ、BHT等,這些都是國家允許使用的抗氧化劑,目的在於保護食用油不被氧化,維持它的品質,可以放心購買。

Q:壓榨油是不是比浸出油更好?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A:壓榨油是我國傳統工藝,壓榨後留下的“殘渣”裡,還會浪費掉不少油。浸出法是讓種子裡的油先溶解在有機溶劑裡,再過河拆橋除去這些溶劑,這樣浪費的油會少很多。因此有人認為這些溶劑會有殘留,對身體有害。其實不管是壓榨油還是浸出油,最後都需要經過一些列精煉工序,去除那些不安全的成分,才會成為出售給大家的油。不管是是哪種工藝,只要符合國家標準的油,都是安全的(壓榨油的價格會更高)。

Q:給寶寶吃不到那麼多油怎麼辦呢?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A:我們大人的白瓷湯勺淺淺一勺大概是5克油。給寶寶炒菜、炒麵、炒飯、炒蛋、煮湯、蒸飯、拌菜、拌麵都可以放一些。一日三餐用掉10克油並不難。

Q:寶寶涼拌的油要先燒熟嗎?

寶寶食用油的選擇與攝入,油裡的學問!

A:不用,可以直接拌。

好啦~~今天關於食用油的知識就到這裡啦~媽媽們都會了嗎?有不懂的地方歡迎留言哦~


帶娃路上的艱辛,當過媽後才知道。幼兒急疹、發燒、拉肚子,想想就頭疼,一個人帶娃簡直帶到絕望。如果你有寶寶,想和其他寶媽一起交流育兒經驗,點擊頭像私信發送“輔食”,我們一起抱團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