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的五個小細節,看似不經意卻打動人心

紅樓夢裡的五個小細節,看似不經意卻打動人心

紅樓夢除了描寫寶黛愛情,講述賈府這座百年貴族的興衰外,還有許多很容易被忽視的小細節小片段,也很值得玩味。這些細節看似一筆帶過,卻蘊含著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總能不經意間打動人心。

賈府看門人為劉姥姥指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俗語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劉姥姥這樣的鄉下人來說,要想“朝扣富兒門”,自然是再難不過的,可能連那守門的三等豪奴這一關都過不去。

一進賈府時,劉姥姥好容易放下了尊嚴,蹭到賈府門前去打聽人,卻沒想賈府的這些三等豪奴最是不好惹。對劉姥姥的話,那些人聽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說道:“你遠遠的在那牆角下等著,一會子他們家有人就出來的。”

這些人看出了劉姥姥的窮酸,於是有意要耍她,但總有好心人,就在劉姥姥要放棄時,內中有一老年人說道:“不要誤他的事,何苦耍他。”因向劉姥姥道:“那周大爺已往南邊去了。他在後一帶住著,他娘子卻在家。你要找時,從這邊繞到后街上後門上去問就是了。”

這些話對已經走投無路的劉姥姥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畢竟她此次進城,為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家人的性命!這個老者的善心之舉,救活了劉姥姥一家人。脂硯齋也忍不住批道:有年紀人誠厚,亦是自然之理。

可能這位年長者與劉姥姥年紀相仿,也許他自己就有過類似經歷,且看到穿著粗布衣裳的祖孫倆,心中生出惻隱之心,於是很詳細地為劉姥姥指路。

看似是很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於需要的人來說,卻是幫了大忙。只有真正有過閱歷,在社會和生活中摸爬滾打過的人,才能深刻地體會到這樣的善心有多感人。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我甚至猜想,在劉姥姥二進賈府時,帶了那許多瓜果,也許會分一些給那位曾為她指路的老者吧。

秦業為秦鍾讀書到處借錢: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秦業是秦可卿和秦鐘的父親,雖然做了一個營繕郎的官,但秦業卻是兩袖清風,甚至家徒四壁,在好不容易可以有機會讓秦鍾去賈府私塾讀書時,他卻連二十四兩的贄見禮都拿不出。

從原文可知,秦業雖然宦囊羞澀,但他對秦鐘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視的,“因去歲業師亡故,未暇延請高明之士,只得暫時在家溫習舊課。”

從古至今,做父母的一生都在為兒女打算,我們小時候讀書,父母常說,只要你好好讀書,就是砸鍋賣鐵也供你。可現實時,做兒女的卻總是讓父母失望,秦鍾也不例外。

為了讓兒子能進入賈府私塾,以後學業能有進益, 最終秦業“東拼西湊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親自帶了秦鍾,來代儒家拜見了。”由此可知秦業對教師的敬重,對秦鍾學業的重視。

他是怎麼東拼西湊的呢?定是東家二兩西家三兩的騰挪轉借,一點一點的拼湊,甚至需要他不斷地對那些借銀子的親朋好友低聲下氣,好話說盡,人家才極不情願地拿出一些來。

然而“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秦鍾此時並不真正理解父親的苦心,他在學堂與香憐玉愛眉來眼去,與金榮等人大打出手,在水月庵與智能兒偷期繾綣,不僅辜負了父親的殷殷期望,還把本就有病的父親氣死了。

細思秦鍾臨終前對寶玉說的話“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這又何嘗不是昔日他的父親對他最大的期望?秦業把養女嫁到了賈府,又專心培養兒子讀書,這樣的父親,不正是天底下所有為人父母者的縮影嗎?

紅樓夢裡的五個小細節,看似不經意卻打動人心

倪二仗義資助賈芸:仗義每多屠狗輩,從來紈絝少偉男

俗語說,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金錢利益面前,有時候親情便成了一文不值的爛白菜,這些大理,走投無路的賈芸比任何人都懂,更有深刻的體會。

他父親去世的早,孤兒寡母生活有多不容易可想而知,本來想著指望舅舅能夠在困難時幫扶他們母子一把,卻沒想到卜世仁卻對外甥的事不聞不問,推的乾乾淨淨,簡直就不是人。

處處碰壁的賈芸,正在感嘆人心不古漸漸絕望之時,從舅舅家出來的半路上,碰到了鄰居——喝醉了酒的醉金剛倪二。賈芸知道“倪二雖然是潑皮無賴,卻因人而使,頗頗的有義俠之名。”

也正是倪二,讓處於人生谷底,幾乎絕望的賈芸再次看到曙光,也正是倪二的慷慨相助,讓賈芸這條鹹魚有了翻身的機會,以至於最後成了王熙鳳手下的得力干將,而這一切,都源於當日倪二的解囊相助。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從來紈絝少偉男。也許賈芸自己都沒想到,他覺得最可能幫他的人沒有幫他,而最不可能幫他的人卻伸出了援手。生活其實本就這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人在難中才知心肝長短。

脂硯齋批倪二:今寫在市井俗人身上,又加一“俠”字,則大有深意存焉。又曰:餘三十年來得遇金剛之樣人不少,不及金剛者亦不少。可見,人生之友,不在多而淺,在真而深。

賈母救下小道童:常懷仁慈之心,多念生命之貴

賈母是賈府的老祖宗,是史侯家的千金小姐,一生生活在高處,享盡了榮華富貴,但她並沒有很多富人“為富不仁”“一毛不拔”的習氣,反而對窮人很是關懷,從她對待劉姥姥可知,從她在清虛觀救下小道童,更看出她的仁慈之心。

俗語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雖然王熙鳳管理者榮國府,但若論氣度和格局,她顯然是不能與賈母相提並論的,一個十二三歲的小道童,還是個孩子,因為不小心撞到了她懷裡,她揚手就是一個巴掌,把那孩子打的翻了一個筋斗,可知下手不輕。

賈母得知後,就趕緊阻止了,並說“小門小戶的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那裡見的這個勢派。倘或唬著他,倒怪可憐見的,他老子娘豈不疼的慌?”這一句可知,鳳姐與賈母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賈母心存善念,而王熙鳳心懷惡念。

賈母深知,即便再是窮人家的孩子,但在他父母的眼裡,依然是最疼的寶貝,甚至一個手指頭都不捨得動他,但王熙鳳卻不問青紅皂白,上來就打,可知她的歹毒和嚴苛,連一個孩子都不放不過的。這也是她的惡業。

賈母不僅救下了小道童,還讓賈珍帶到跟前安慰了他,又讓賈珍“給他些錢買果子吃,別叫人難為了他。”這樣的細心令人感動,賈母知道那孩子一定被王熙鳳的一巴掌打懵了打怕了,又擔心自己不交代清楚,其他人還會為難這個孩子,於是吩咐的清清楚楚。

貓兒狗兒是一條性命,善心之人尚且不忍加害於它,更何況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這個世界有貧富,但愛卻不分高低。

在這個小道童的眼中,在一個孩子只分對錯好壞的世界裡,也許王熙鳳就是個壞人,而賈母則像是奶奶一樣親切慈愛的老人。

紅樓夢裡的五個小細節,看似不經意卻打動人心

湘雲叮囑寶玉記得接她過府: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西晉時期的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陳情表》裡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這個經歷與“襁褓中,父母嘆雙亡”的湘雲很像。

對於從小失去父母的孩子來說,一生有多孤獨悲苦心酸,只有自己知道。湘雲雖然表面上貴為史侯家的千金小姐,但自幼生活在叔叔家的她,卻不得不做著丫鬟一般的活計,甚至不如賈府一等丫鬟襲人、鴛鴦等體面有閒暇。

她喜歡賈府,不是因為有賈母這個姑祖母,而是因為她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針線活,躲開那一雙雙監視的眼睛,享受一下真正的“是真名士自風流”的千金小姐生活,從灰姑娘做一回白雪公主,哪怕很短暫。

沒有父母的孩子,就是這一世的折翼天使,沒人真正可以為她擋風遮雨,她要自己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很多無奈和苦楚她從不說,每次進賈府都像個沒心沒肺的孩子。誰也不會想到,這是個一出生就沒了父母的孩子。

俗語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一到叔叔家裡來人接她回去時,她又不得不收拾的齊齊整整的,與寶玉寶釵等人淚眼揮別,卻又怕被家裡人發現,又悄悄地叮囑寶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人接我去。”

一句話,道出了湘雲在叔叔家生活的心酸,這是一個孤兒最真實的心聲。一如黛玉看到大家的歡聚場面,時長一個人暗自墮淚,因為她亦是孤兒,觸景傷情,怎一個苦字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