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從本週開始,【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專欄會持續周更。

我希望通過專欄的系列文章,把媽媽們需要的心理學知識融入生活,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你,幫助你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養育孩子和處理家庭關係。

在陪伴果果成長的6年時間裡,我一直系統地學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自己受益匪淺。

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帶給我的4個不同育兒理念,帶著這樣的整體理念去學習會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文末有彩蛋,記得耐心看完哦。

理念1:瞭解關於孩子的成長地圖,真正讀懂孩子

家庭教育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帶著一顆好奇心,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著怎樣的發展和行為。

當你係統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就會了解到孩子在某個年齡階段的特點,可以減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盲目性。

比如說,果果在2-5歲自主意識發展的階段,會執拗,叛逆,大哭大鬧。在2-3歲的時候開始出現頻繁的扔東西的現象。到4歲,居然還發現他從幼兒園,未經老師同意,偷偷地拿學校的東西。

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


如果我沒有學習過心理學,就會誤以為這個孩子變壞了,帶來極度的焦慮。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個別行為,而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擁有的一些現象,而且隨著他年齡增長,很多行為會消失。

當我開始懂他,用他能聽懂的語言,他能感受的方式跟隨他,用適合他這個年齡段的方式引導他。隨著果果年齡的增長,這些現象果然就已經逐漸地減少和消失。

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


所以,家庭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完成每個年齡階段生命發展的任務。為了做到這一點,做父母首先要學習的就是讀懂孩子。

理念2: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長,避免急功近利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寫道:發展是持續終生的,不存在一個對生命全程起最重要影響的年齡階段,每個階段發生的變化對未來發展變化的路徑有同等重要的影響。

看到這句話,我的心裡釋然了。面對碎片化文章提出各種販賣焦慮的信息,我不會再被影響。

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


因為我知道,人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定要某個階段必須要做的。

比如說,我見到8歲零基礎開始用ienglish學習英語的孩子,兩年的有效堅持,就實現自如地和外國人交流,能深度閱讀大量的英文資料。誰說一定要學齡前就開始英語啟蒙,否則孩子就跟不上呢?

我們需要摒棄傳統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世上沒有那麼多的應該、必須和一定,看到太過絕對的說法就要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要根據自己的節奏,找到養育的重點,把眼光放長遠,不要只看眼前,就能發展出最合適孩子自己的成長方式。

理念3:接納孩子無法改變的因素,實現順勢教養

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遺傳基因、周圍環境、天生氣質、出生排行等等。而這些因素全部都是恆定的,無法改變,唯有接納。

比如說,一個天生內向的孩子,你非要讓他變成外向。在心理學的科學角度來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順從內向的天生氣質,挖掘內向的潛在優勢,實現順勢教養,那孩子有可能會慢慢地把他的優勢發揮出來,反而會改變外在的表現。

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發展心理研究所教授陳會昌所說:“發展是可塑的。一個人在兩歲時非常害羞、退縮的人,可能因為他在其他方面的長處,到青少年期變為一個比較善於社交的人。”

對於這一點我非常認同,因為我就是這樣發展的。上中學的時候,我安靜內向,坐在教室裡,默默不語。我不喜歡張揚,也不喜歡站在臺上。可是,誰又能想到,以前那個小女孩,逐漸地成長為現在這個樣子,四處開展講座,給幾百人授課也毫不怯場。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從來不逼迫我應該怎樣。我不喜歡錶現,他們也覺得無所謂,反而給了我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當我願意展現自己的時候,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在做家庭教育時,如果我們懂得順勢教養,而不是強迫孩子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很多的親子矛盾都會消失。允許孩子成長為他自己喜歡的樣子吧!

理念4:改變可以改變的因素,重塑家庭教育

有人問我,為什麼大部分男性不去上心理學課?為什麼總是我們女的在改變?這不公平啊!

其實,學習心理學的男性當然也是有的,只是佔據比例比較小而已。因為女性更喜歡向內看,向內去找尋,而男性更多的是喜歡向外求。

作為媽媽,我們只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素,把關注點放在自身的成長上就好。千萬不要寄希望於他人的改變,因為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中科院心理所發育與教育心理學碩士景曉娟說:“學習心理學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只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是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如果你願意學習、成長,那就開始。用你的生命去影響另一個生命,而不是把你學到的東西在家裡灌輸,期待別人的改變。

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

當你希望老公跟你一起學習而得不到回應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放下期待,做好自己。

有一天他看到你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如此融洽,孩子的發展如此順利時,他就會默默地思考自己的行為方式。

秉承以上4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育兒理念,我會在後續專欄裡,從讀懂孩子開始,站在媽媽的角度,來系統講述兒童心理學,慢慢的延伸到成人心理、婚姻、職業等方面的心理知識。

當然,學習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並不是讓你成為高高在上的專家,懂得一堆理論,用一系列工具和孩子相處,而是在讀懂孩子的基礎上,無條件地愛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另外,學習心理學不會讓問題全部消失。人其實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長大的。

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心理學幫助你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你知道正確的軌道在哪裡,而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文末彩蛋】

推送的文章《媽媽懂點心理學,對孩子一生有多重要?》,有讀者私信讓我推薦3歲女寶年齡段的書籍。

在這裡向你推薦三套分齡書,能夠幫助我們讀懂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這都是套書,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情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1、《你的N歲孩子》系列

從《你的1歲孩子》、《你的2歲孩子》……《你的13-14歲孩子》,這是一套研究1-14歲孩子發展規律的書。

來自耶魯大學的學者,用四十年的時間研究每一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發展規律,並給父母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應對方法。

關鍵是這套書籍非常適合媽媽們看,因為它的語言生動,容易理解,沒有心理學大部頭書籍的晦澀難懂,強烈推薦。你可以分開單獨購買自己需要的年齡階段。

2、《讀懂孩子》系列

這是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邊玉芳教授所著的系列書籍,從0-6歲、6-12歲、12-18歲,圖文並茂地揭示了不同年齡孩子的發展規律。

心理學家用心理學的方法,指導家長如何讀懂孩子,超級實用。

3、《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系列

如果在發展心理學上,你還想深入細緻地瞭解,那就推薦你閱讀《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這套書。

它分為兩冊,從0歲到青少年,從青年到老年。這是美國及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本科和研究生教科書,也是發展心理學上最權威的著作。非常適合想要在發展心理學上有所深入研究的媽媽們學習、使用。

學心理學的媽媽,有哪些不同育兒理念?|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

寫給媽媽看的心理學,這個專欄需要嚴謹的思考,我會做到周更,儘量多花時間打磨好文章。

因為我希望通過系列文章,把媽媽們需要的心理學知識融入生活,用通俗的語言告訴你,幫助你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養育孩子、處理家庭關係。

下期專欄文章預告:孕媽媽如何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不想錯過更新的話,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