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軟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妙招 讓老人生活更多彩

在國外,有實驗曾模擬過這樣的場景:

一群年輕的志願者需要完成兩個簡單的任務:找5件衣服,將20只襪子配成對。

實驗中,他們必須佩戴很髒很模糊的眼鏡(模擬視力感知能力的退化),戴一副不停播放雜音的耳機(模擬聽力能力的退化)。這些基本的設置讓體驗者們在實驗中基本都進入了暴走抓狂的狀態,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了一個簡單日常的任務對於一個感官機能退化的老年人的難度高低。

唐代孫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載:“論曰: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興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情性變異,食飲無妙,寢處不安……”生動地論述了人在年老過程中的記憶、視覺、聽覺、味覺以及性格、情緒狀態等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巨大變化。生理上的變化會導致老年人出現空間感知模糊,對事物的精細辨識能力減弱,對外界信息的攝入也容易產生障礙。

在深刻理解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礎上,在養老機構軟裝設計過程中,巧用室內空間色彩的搭配,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紹幾個巧用色彩的小妙招,供大家參考。

每個樓層可以有自己的主題色

色彩妙招

在養老機構整體VI體系(視覺識別系統)中可以再細分幾個色系,對不同樓層進行區分,使每個樓層都有自己的主題色系,為長期住在裡面的老人帶來一些變化和趣味性。主題色宜採用明度較高、純度適中的色彩,如米黃、淺粉、淡藍等,營造明快、輕鬆的空間氛圍。

小結

主題色的應用,既可以在養老機構設計之初便做整體考慮,也可以在運營期間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加以實現。例如:局部用環保塗料或壁紙改變牆面色彩,用布藝改變傢俱、床品、窗簾的色彩,以及增設一些包含主題色系的標識、陳設等。

你知道這些巧思,會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嗎?

不經意間的提示,便於老人輕鬆識記。

比如站在電梯內,看到門外提示標識上熟悉的色彩,可以提醒老人意識到是自己住處的樓層,減少其走錯樓層的幾率。色彩比數字更容易給訪客和親友留下較為深刻的視覺印象,下次再來探視老人時便可以“輕車熟路”。

豐富了空間層次,增強老人的歸屬感。

通過各樓層的色彩區分,使老人對周邊環境的感受多了一個層次,除了整個機構這個“大街區”外,還可以進一步感受到自己所在的“小區”、“街道”。

形成差異化感受,鼓勵老人尋求新奇。

吸引老人到其他樓層“串門”,激發並增加他們參與社交活動的潛在意向。

養老機構軟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妙招 讓老人生活更多彩

布藝沙發的擺放,讓整個區域充滿了濃郁的居家氣息

養老機構軟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妙招 讓老人生活更多彩

公共區域鮮亮明快的配色和掛畫,給老人時刻帶來新鮮的刺激

用色彩提升老人對外界信息的關注度

色彩妙招

在養老機構中適當使用一些飽和度較高的裝飾色,結合適宜的視距、色塊大小、表面材質等因素,能夠對老人的視覺產生一定的刺激,有利於提升其心理興奮度,從而有助於攝取更多外界信息。對於一些希望吸引老人關注的信息,如裝飾畫、宣傳佈告、老人房間的入口、交通節點等,可採用與周邊環境色差較大的、飽和度較高的色彩。

小結

合理利用鮮豔色,不時給老人提供一些適當的外來信息刺激,有利於老人保持對生活的興趣和敏感。

養老機構軟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妙招 讓老人生活更多彩


▲設置色彩識別牆,將康復融入日常生活中。

加大牆地面色彩反差,加強老人空間感知

色彩妙招

地面採用與牆面反差較大和比較穩重的色彩,使界面交接處有明顯的色彩對比。如果更換牆地面色彩有難度,也可以通過變換踢腳線或護牆板的色彩來區分牆地面的邊界。

小結

人對於居住空間的感受,往往希望是有穩定感的、尺度親切的,邊界不甚清晰的空間容易使人失去慣常的尺度感和穩定感。老年人由於視力的衰退,對相近色的區別能力減弱,所以應當加強牆面與地面之間的色彩對比,改善老人的空間感受。

養老機構軟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妙招 讓老人生活更多彩

▲通過色彩的轉換,來和識別區域的變化。

通過多年的市場推廣和宣導,目前養老機構在適老化設計的過程中,越來越重視色彩的運用。通過對老年人潛在需求的洞察,大膽進行嘗試,甚至邀請老人們共同參與,合理的運用色彩搭配,開發出更多更加實用的“色彩妙招”,為老人們創造“多彩”的生活環境。

更多養老院設計相關資訊http://www.jianianle.com/yljgsj_index.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