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跳反射”與印巴“淨空”,巴基斯坦外長昨天深夜致電王毅的真正原因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

“保持克制,履行承諾,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2月27日因戰機擊落而激化的印度與巴基斯坦關係,呈現微妙的“制動”,除開讓人憂慮的雙方“淨空”安排,更多外交斡旋陸續展開,尤以27日深夜巴基斯坦與中國外長的通話,代表了中國“勸和促談”的聲音正越來越受到當事各方的傾聽。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發佈的消息,巴外長庫雷希通報巴印局勢最新情況,希望中方繼續為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中國外長王毅介紹了中方所做的勸和促談工作,重申希望巴印雙方保持克制,切實履行防止事態擴大的承諾。王毅同時強調,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切實得到尊重,中方不願看到有違國際關係準則的行為。

“膝跳反射”與印巴“淨空”,巴基斯坦外長昨天深夜致電王毅的真正原因

巴軍稱擊落兩架侵入巴領空的印度軍機。新華社

膝跳反射”陷阱

總體看,中國秉承客觀公正的立場,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尋求這兩個友好鄰國“化干戈為玉帛”,畢竟歷史早已證明,相互仇恨的惡果只能帶來災難。就在中方聲明發出的同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歐盟外交安全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也急切呼籲印巴雙方展現“極度剋制”,避免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但英國皇家三軍研究所國際安全問題研究負責人拉法埃洛·潘圖奇指出,同為印巴重要夥伴的中國,因為距離接近性和非軍事的“軟實力”,它對沖突的“制動力”要比鞭長莫及的歐美更強。更微妙的是,身處鬥爭一線的印巴也開始明白持續交惡的代價是“不可承受”的。

自1947年分治以來,印巴圍繞克什米爾打了三次戰爭(1999年那一次為非正式宣戰),而平時的小規模衝突猶如潰瘍一樣折磨著雙方的正常關係肌體。外界發現印巴關係總是陷入這樣的怪圈:每當雙方政府想要爭取和平時,似乎就會有壞事發生。通常情況下,衝突週期起於印控克什米爾武裝人員攻印度軍警,印度就不分青紅皂白,堅稱這些襲擊得到巴基斯坦支持,於是邊境炮兵開火,再引發巴軍以對等方式回擊,事態通常要持續幾周才能平息。從2015年起,這種惡性循環進一步加劇了,2015年底,印度總理莫迪突訪巴基斯坦併到時任巴總理謝里夫家裡作客沒幾天,反印武裝人員就摧毀了印度空軍帕坦科特基地,之前人們因兩國首腦友好互動而燃起的希望又變得渺茫起來,接著印控克什米爾烏里兵營被襲,19名士兵死亡,新德里把一切怨氣撒在伊斯蘭堡身上,於是向巴控克什米爾派出突擊隊掃蕩,繼而發起國際反巴運動,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膝跳反射”與印巴“淨空”,巴基斯坦外長昨天深夜致電王毅的真正原因

巴基斯坦時任總理謝里夫與各地長官和長老會談,介紹中巴經濟走廊項目

英國《經濟學人》主筆馬克斯·羅登貝克指出,缺乏耐心讓身為南亞第一強國的印度失去了更多與鄰國合作的機會,對自身長遠發展也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面對人口只有自己六分之一,經濟只有八分之一的巴基斯坦,印度睚眥必報和不妥協的政策,導致自己落入“膝跳反射”的陷阱。自莫迪政府2014年上臺後,儘管對巴基斯坦保持軍事高壓,但僅此而已,因為兩國均是有核國家——印度擁有11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還多10枚,印度任何越過“前線摩擦”級別的武力行動,都會招致巴基斯坦猛烈的回擊,一如此次率先侵犯巴控區的印度飛機,不僅沒有找回面子,反倒被嚴陣以待的巴空軍擊落兩架,莫迪政府更加進退兩難。

實際上,印巴不睦,讓自身和整個南亞都付出沉重代價。《日本經濟新聞》記者佐野彰洋指出,被新德里譽為“經濟傳奇”的歐洲-俄羅斯-印度物流通道預期在2020年連通,這條“南-北”走廊長約7000公里,以鐵路和海路將印度與歐洲聯通,可是最納悶的就是這條運輸線走完伊朗恰巴哈爾港的鐵路終點站後,就不得不從海上轉運貨物,因為印度與巴基斯坦難以和解,因此鐵路難以延伸。這直接導致物流成本急劇上升,根據目前價格計算,該線路上一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運輸費用是1500美元,雖比經蘇伊士運河走海路便宜三成,但仍然在時間、通關效率、貨物安全性等方面不具競爭力。

前印度國家安全事務助理M.K·納拉亞南承認,長期敵對扭曲了印巴的內政,尤其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敵對導致其無法開展區域合作與經濟整合,南亞共同體內部的貿易只佔印度貿易額的三成不到,這是非常滑稽的。更糟糕的是,因為對巴外交充滿情緒性,甚至被不少政治集團用於民粹宣傳,導致印度國內政治偏離世俗價值觀,轉向更為尖銳的“身份政治”,造成不同宗教人群的分裂。“印巴應該加坦率地承認,超過70年的分裂,給我們以及更多地區帶來的痛苦代價。這不僅包括多年來為了打仗和保持軍備所犧牲的人力財力,也包括這片次大陸上最主要的兩國放棄有效交流所導致的巨大的機會成本,而在過去,兩地彼此之間一直敞開大門,可如今印巴雙邊貿易額每年才25億美元。”

中國有信心

站在中國的角度,印巴和解與合作雖然任重道遠,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中國的態度與軟實力有希望為這個地區熱點降溫消火。自2018年以來,中印巴三方互動呈現新的特點。香港《南華早報》注意到,自從去年中印武漢非正式會晤後,兩國決定在地區事務上加強合作,包括在緩和阿富汗局勢方面探討合作空間。與此同時,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傳統友誼進一步加深,中巴經濟走廊成為更廣泛的“一帶一路”構想的旗艦項目,而且中國人民銀行擴大兩國間貨幣互換,突出表明中國願意繼續加大在巴基斯坦的投資。

事實上,以互信互惠為基礎,以經濟為紐帶,打破印巴僵局的“新思維”是存在的。如今在南亞,除了中巴經濟走廊,“一帶一路”倡議還涉及另一條經濟走廊——孟加拉國-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走廊,雖說仍處於醞釀階段,但落實的希望卻很大。對中國及其企業來說,除了巴基斯坦,在印度也能施展拳腳,中國企業在印度市場購買的越來越多的技術突出表明,它們注意到印度蓬勃發展的潛力。而超越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國意識到聯繫更緊密、更穩定和更融洽的南亞國家共同體將確保繁榮,而繁榮有助於穩定與中國接壤的陸上週邊地區。

這其中,阿富汗的穩定與繁榮事關中印巴三國的共同利益,只有它實現和平,才不會向中亞、南亞乃至東亞輸出負面因素。從中國的角度看,只有在阿富汗與本地區更加緊密相連的情況下,才能實現上述目標。據公開消息,中國曾談到將中巴經濟走廊與阿富汗連接起來,只有在真正成為地區性項目時,中巴經濟走廊才會持續帶動巴基斯坦的增長繁榮,而且這條走廊進一步向南與近鄰印度連接,才能創造足夠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

“膝跳反射”與印巴“淨空”,巴基斯坦外長昨天深夜致電王毅的真正原因

中國參與印度新德里地鐵項目。

“膝跳反射”與印巴“淨空”,巴基斯坦外長昨天深夜致電王毅的真正原因


中國承包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公路項目

目前,印度雖然對更廣泛的“一帶一路”倡議持懷疑態度,但它仍希望參與其中的某些內容,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中國的投資給該國帶來的機會。作為渴望投資的國家,莫迪的印度熱切希望設法實現增長,趕上其更富裕的亞洲鄰國。

對中國來說,這是全方位的機遇:繁榮的印度對中國有利,繁榮穩定的巴基斯坦有百利而無一害,而穩定安全的阿富汗將實現整個地區期待已久的目標。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研究員馬修·富奈奧爾指出,雖然北京仍在研究該如何設法實現這個構想,但前行的方向是明確的,應該受到本地區乃至全世界的讚賞。歸根結底,這些幾千年相處在一起的亞洲鄰居們終究會明白,“和則兩利,鬥則俱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