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經濟獨立,以犧牲老人孩子為前提

1

昨晚刷到一篇以“當媽了,是自己賺錢?還是自己帶娃?”為題的帖子。雖然是老掉牙的話題了,但依然看得我熱血沸騰。

“女人經濟要獨立,這樣在家裡才有話語權。說話才有底氣,腰板才挺得直。我是一個喜歡掌控生活的人。”

“對啊,孩子不是女人的全部,工作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那些在家帶孩子的,最沒出息了。

“帶孩子是老人和保姆的活。”

“不工作,等著跟社會脫節嗎?女人要多愛自己一點,不要把自己活成黃臉婆。”

“你們家沒有老人嗎?為什麼你要自己看?你賺錢給他們就好了啊”

“你竟然會考慮自己看孩子?你瘋了嗎?”

“女人在家帶孩子,就等著別人嘲笑你吧!”

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們敲擊鍵盤時滿滿地傲嬌和理所當然。

我不禁要吐槽了,你所謂的經濟獨立,以犧牲老人孩子為前提,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2

我們先來看兩個網絡上的小故事:

一對山東籍夫妻,在北京工作。因為孩子上學需要接送,照顧,便把母親從山東接來,扔下患有糖尿病的老父親獨自一人在家。

奶奶很想幫兒子照顧孫子,可實在不放心自己的老伴沒人照顧,沒人做飯。糖尿病怕的就是生活不規律,吃飯湊活。一個老頭,必然是能湊活就湊活,病必然是越來越嚴重。

奶奶思前想後,覺得老伴更需要自己,可兒子不肯放她回去。最終的解決辦法是,奶奶每週末坐飛機回山東,給爺爺準備好一週的飯菜,再坐飛機回來帶孫子。

一把年紀了,被迫兩地分居不說,還要化作空中飛人,每週飛來飛去。

他們本來可以每天一起逛逛公園,買買菜,喝喝茶,安安靜靜卻相互扶持的過著後半輩子。他們的犧牲,換來的只是孩子的心安理得。

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諾大的操場上,近千名家長和孩子站在一起,參加“家長開放日”活動。學校希望所有的家長能親自為孩子繫上紅領巾,作為孩子的 “升學儀式”。

一位媽媽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她要陪女兒一起見證。

一個家長,一個孩子,一條紅領巾。與這畫面格格不入的是一個小女孩,孤單地站在操場上,自己給自己系紅領巾。

別的孩子臉上洋溢的是驕傲和開心,她的臉上只有悲傷和落寞。

突然,小女孩的肩膀顫抖了一下,她哭了。

有位網友說,自己就是那個獨自系紅領巾的孩子。

從小到大,父母幾乎從未陪過她過生日。她覺得自己就像被拋棄了一樣,傷心透了。

3

住在我家樓下的阿姨獨自帶著一歲半的外孫,她的女兒一週才回家一次。有次鄰居逗孩子說,寶寶看誰來了?是不是媽媽?阿姨連忙阻止並絮叨起來,以後可別這樣逗我們孩子,上次我逗他,孩子看到從車上下來的不是媽媽,笑著的小臉兒立馬垮了下來,看著很是可憐。

我告訴老公,聽到這個我好想哭啊。他問為什麼,我仔細想了想說,一輩子那麼長,悲傷那麼多,我們的孩子,小小的,不該在被愛擁抱的年紀裡習慣悲傷。

是工作還是帶孩子,本沒有對錯,全在個人衡量選擇。我只是希望,那些職場媽媽不要傲嬌地俯視全職媽媽。

當我們叱吒職場,舉杯小酌的時候,想想家中孩子可愛的笑臉,想想家中老人疲憊的眼神。

現在的我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我們為什麼不盡量讓老人有個安穩的晚年,為什麼不盡量讓孩子有個父母陪伴的童年。

養育孩子是一場修行,路長且艱。我們想要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陪伴之於孩子,孝順之於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