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這裡是熱愛童書的萬千家庭共同信賴的閱讀分享平臺


上週滿滿上英文課時有一個小片段。

滿滿的英文老師叫Christina,平時都叫她Tina,是加拿大人,現在在雲南大理。上週上課時她和滿滿聊天,提到昨天有成都的朋友來大理家裡,他們一起吃了hot pot(火鍋),非常非常辣。

滿滿聽了說,burn your mouth in your house.

說完Tina和滿滿還有坐在旁邊的我都哈哈大笑,小傢伙一不小心脫口說了一句rhyme(韻文),burn這個詞用得挺順溜。

burn肯定不是我教的,應該是從某本書裡無意間學到的。

同樣的某一天滿滿上課問Tina,milky way 是不是銀河,我心想銀河不是Galaxy嗎?後來一查,還是在某本書上她讀到了就記住了。

閱讀是最好的詞彙老師。顛撲不破的真理啊。

不過實際上今天我想說的重點是,滿滿和Tina之間,就是這樣幾乎什麼都在聊~

不妨看看,一個聰慧的有趣的成年人,都是怎樣和一個小屁孩兒聊天的。

提前儲備話題


每堂課開始配合教材都會有一個主題聊天時段。

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如何與別人合作?




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談談你可以幫助父母做什麼?




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聊聊從前……這些小朋友和你有什麼不同?



能感覺到這些話題並不低幼對吧,有些可能用母語交流時都不一定在這個階段會涉及到。這個段落也是滿滿很喜歡的段落,它們在拓展她的認知世界,有時是更寬廣,有時是更深入,有時,是更有趣。


從教材出發,Tina也會將話題延展到彼此的生活。因為滿滿在北京,而Tina在大理,所以他們會聊到城市和鄉村的區別。

上週滿滿和小朋友一起去了天文館,和Tina聊到天文館和八大行星。然後Tina就會告訴滿滿,這也是城市和鄉村的區別之一。比如在大理就沒有天文館,但是她會帶著她的學生(老師本身在大理的學校任教)去農場上,田野上“上課”。

又有一次,Tina正好去越南辦簽證,然後和滿滿一起聊到了中國和越南的地理方位,聊到了她的家鄉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頓。

於是滿滿搬出地球儀,我們一起在加拿大的版圖裡找到了埃德蒙頓。

Tina會常常講到加拿大的各種風物。

“為什麼加拿大面積那麼大人卻那麼少?”

“太冷了?太遠了?”滿滿自己琢磨答案。

然後老師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因為加拿大實際上很美,但是呢,我們卻告訴別人加拿大不怎麼滴,所以沒什麼人願意去。但我會告訴你加拿大非常美,這是屬於我們之間的秘密。”

這是一個joke,也是一個很sweet的答案。

把孩子當作朋友而非聽眾


一個成人有趣的人生經歷,是聊天的豐富題材。

滿滿常常把剛剛收到的寶貝拿給Tina看,有時候是她剛剛收的新的一隻小馬寶莉,有的時候是她剛剛看過的電影。

他們一起聊宮崎駿的《龍貓》,Tina也愛《龍貓》(全世界的人都愛《龍貓》吧……)。於是她讓滿滿講講龍貓的故事,當然都是要求用英文講的,這對滿滿來說並不容易,但是因為是她很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她也會盡量組織語言去回答。

然後Tina又告訴滿滿宮崎駿電影裡她最愛的是《幽靈公主》。

聊到小馬寶莉,Tina會講她小時候在6歲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匹屬於自己的小馬,她會騎著小馬跳過欄杆,完成show jumping(馬術裡的障礙賽),於是Tina又給滿滿講了一下怎麼進行馬術比賽。

他們也聊喜歡的歌。

滿滿給Tina唱了一首,you are my sunshine。

Tina呢沒有給滿滿唱童謠,她在那邊唱了一首,當年很火的SpiceGirls的Wannabe。


大家可以感受下這勁爆的風格:

Yo say you what I want what I really really want

我會告訴你什麼是我想要的,我真正想要的

So tell me what you want what you really really want

所以,告訴我你想要什麼,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I wanna I wanna I wanna I wanna I wanna really

我想要,我想要,我想要,我想要

really really wanna zigazig ha

我真的想要的是

If you want my future forget my past

如果想要我的未來,那就忘掉我的過去


有的時候的內容是,兩人聊一道最愛的食譜。

教材的例子是一道墨西哥食譜。slice和dice的區別是什麼呢?Tina一邊結合食譜一邊告訴滿滿,然後當天的作業就是,請和媽媽一起找一個簡單的英文食譜,並完成它。

常常也會聊到,剛剛過去的週末各自都會幹什麼。

Tina經常去做的就是去山裡徒步(hiking)。

然後就和滿滿一起聊到了女生如何保持身材(be in shape)~~

在這樣的聊天的時候,Tina都當滿滿是她的一個小小朋友而非學生和聽眾。

嚴肅討論“大”問題


圍繞嚴肅話題,同樣可以和四歲的孩子一起討論。


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比如有兩堂課的主題分別是Earth Day和save the planet。

Tina會進行主題的闡釋:什麼叫care about?

意味著對你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些事。

然後會推動滿滿自己去理解這個主題:你會對什麼事care about?

滿滿會說,care about my mom and dad。(估計所有四歲小朋友的第一回答都會是這個吧哈哈。)

Tina會提示她,還有呢?care about our friends,our family等等

在理解了“care about”的基礎上,Tina開始引導:

我們其實還會在意和關心很多重大的事情。

比如,the world,the Earth,the environment……

接下來是話題繼續延展:water,air,tree,sea,garbage……

最後會是開放性的討論:

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

同樣:“世界地球日”的話題。

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同樣是:話題的闡釋——話題的理解——話題的拓展—開放性的討論。

Tina談到了:

什麼是“世界地球日”,為什麼要有“世界地球日”,在“世界地球日”這一天人們會做什麼?

什麼叫“可回收”,什麼叫“重複利用”,哪些是“可回收”和“可重複利用”的,哪些不是。

我們平時做什麼,可以幫助到地球?哪些行為是有幫助的 ,哪些行為不是。

以及,你還能想到做什麼?

每次看滿滿和Tina一起上課,都有一個明顯的感覺,

聊天的主題內容不低齡,聊天的對話方式也不低齡。

聊天的內容,可能來自於日常的生活,也可能來自於媒體上的所見所聞,也可能來自於她自己過去的經歷。

她會提前儲備好主題話題。

每一次聊天都是啟發性,答案也都是開放的,會推動滿滿自己去尋找答案。

圍繞這個主題,你可以做什麼?你會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和孩子進行母語交流的時候,相反可能常常集中在日常的生活,很少正式地認真地討論一個話題。

對Tina來說,和滿滿聊天是她教學的一部分,所以她會以百分百的投入去組織話題並展開討論。但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就是Tina面對一個四歲的孩子,她並不以低齡的方式去和她對話。

她不小看滿滿,尊重她的理解力,並對她稚嫩的表達和提問表達保持熱忱和興趣,引導她自己尋找答案,對話中有平等以待的態度。

昨天上課最後他們講到了,關於成長的話題。

一個五歲的孩子都和英文老師聊什麼話題?



Tina和滿滿說,她小時候媽媽都會給她量身高。滿滿立刻說,我的爸爸也這樣做。

然後呢Tina講到小朋友會一直長高一直長高,直到有一天,就停止長高了,比如她自己,大概上高中之後就不再長高了。

然後她對滿滿說,但是你還可以繼續growing。(我心想會是說會慢慢變老嗎?)

Tina說,如果你不斷不斷的學習,你就會不斷不斷地成長,在你的頭腦裡成長。

很棒的回答。

嗯,和一個五歲孩子的認真聊天,其實不管用英文還是中文,對我們自己可能也將深具啟發性。

(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積極評論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們。你們的寶貴支持是滿滿媽努力分享的最大動力哈,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