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龐大集團鉅虧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警示


「汽車人」龐大集團鉅虧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警示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不能只被動地仍寄希望於政府出臺救助方案。要像曹德旺所說,企業應該主動積極應對,甚至有王健林那樣敢於斷臂的勇氣。

由商譽減值而引發的年報預告鉅虧,成了遍佈於A股的“地雷陣”,接連爆破、防不勝防。前面我們還分析過,汽車產業中商譽的“雷”會比較少,對行業影響不大。市場一片混亂,很多企業集中發佈了預虧的預告,是希望在混亂中不那麼搶眼?

「汽車人」龐大集團鉅虧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警示

但一些變臉太快、虧損過大以及行業的劇變,仍會被人們所重視。比如汽車行業,龐大集團2018年業績預告公司歸母淨利潤預計虧損60億到65億元,著實嚇到很多小夥伴。按2月1日的收盤來看,龐大集團A股的市值只有80億元,這一下虧損60多億元,等於超過3/4都沒了。同時要注意的是,龐大集團的股價當日收在了1.20元,距離“仙股”近在咫尺。所謂的仙股就是不足1元的股票,如果是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的,都會面臨退市的風險。即便在A股,2017年是盈利的,但按照這個虧法,對龐大來說壓力也非同小可。為此,龐大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問詢函。

對預虧,龐大集團稱,報告期內因公司融資困難,出現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正常經營運轉的需求,導致整車採購不足,銷車數量的減少造成經營收入大幅下降,同時因融資困難使得報告期內融資成本上漲、財務費用增加,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其次,是根據謹慎性原則計提商譽、存貨跌價、金融借款壞賬、應收賬款壞賬等資產減值準備,具體金額尚待相關機構進行評估、審計後確定。

「汽車人」龐大集團鉅虧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警示

問詢函的主要內容是龐大集團在2018年三季度季報時披露,歸母淨利潤為-2.34億元,而這次公告2018年全年歸母淨利潤一下到了-60億到-65億元。變臉是不是太快了?公司公告融資困難、現金流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交易所希望披露得更詳細一些。交易所還詢問了關於商譽減值、資產減值以及非經常性損益等問題。截至發稿為止,龐大集團還沒回復。

以往披露的財報顯示,龐大集團在過去兩年間,資產負債率最高超過了80%,也就是以五倍的槓桿運營。雖然在過去一段時間,似乎也在主動降低槓桿率,卻也沒有降到70%以下。這樣的企業,在央行收緊流動性的趨勢下,尤其是市場需求一旦突然變冷,其經營風險也會隨著槓桿率成倍放大。

近一段時間,銀行為了保護貸款資金開始向龐大集團抽貸,這引發了其他銀行跟著抽貸,於是就形成了擠兌。龐大方面稱抽貸擠兌是壓倒他們的稻草。

「汽車人」龐大集團鉅虧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警示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今年1月15號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去年很多民營公司倒掉了,原因不能怪政府,是企業“短貸長投”的問題,是企業自身的經驗不足。企業應該積極自救,從大變小沒有問題,重要的是活下去。

積極自救,主動大幅消減槓桿的例子如萬達集團。王健林不久前在一個內部演講中表示,萬達成功地大幅消減了槓桿比例,使集團回到健康運營中來。反觀很多企業,只減幾個點都非常費力了。事實上,龐大集團在過去兩年間確實削減了幾個點的資產負債率,從80%左右降到了73%左右,這樣的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對於鉅額虧損,多數人第一反應還是非經常性損益的商譽減值。之前的財報披露,龐大共有11億元的商譽,而這次財報預虧,也已經把這11億元的商譽全部減掉了。這是為了應對A股特有的ST制度和退市制度所為之。但即便如此,11億元的減值和60多億元的虧損相比,還算不上是一個很大的比例。虧損大頭仍然在主營業務。

「汽車人」龐大集團鉅虧給汽車行業帶來的警示

龐大集團只是汽車行業的一個縮影,目前海馬汽車、江淮汽車、安凱客車的業績預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汽車行業突然遇冷,其影響較大的定然是價值鏈當中議價能力不強的企業。汽車經銷商和出貨量不夠大的車企出現虧損,也反映了汽車行業面臨的情況。

這樣的大勢下,以往的遊戲玩法不靈了,更不能只寄希望於政府出臺救助方案。要像曹德旺所說,企業應該主動積極應對,甚至有王健林那樣敢於斷臂的勇氣。收縮週期的玩法一定不能再用以往擴張週期的玩法。像龐大這樣的大型經銷商集團,在行業剛剛遇冷不足一年的時間裡就遇到如此困境,需要各家企業認真看待併為之警醒。(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