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創投市場寒冬會隨A股解凍嗎?


【汽車人】創投市場寒冬會隨A股解凍嗎?

能夠預估的是,即便A股市場變好了,創投市場隨之轉暖也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錢仍然不容易,應該會變得好一些,卻不會到達二級市場的水平。為什麼?

很多文章都說資本寒冬。這就奇怪了,A股都已經“熱開了鍋了”,最近兩天單日成交量接連破萬億,一夜回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似乎四五年前的牛市再度到來。那為什麼還說資本寒冬呢?

【汽車人】創投市場寒冬會隨A股解凍嗎?

其實,所謂資本寒冬指的是一級創投市場的資本寒冬,所謂一級市場,就是還沒有上市的企業進行投融資的市場。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後的投融資市場,就叫二級市場了。股市快速進入瘋狂狀態,二級市場一直作為一級市場的錨定,是否意味著一級市場寒冬即將過去,春暖花開近在眼前了呢?

2018年可算是貨真價實的資本寒冬。共享單車神話破滅,然後是有黃渤站臺的二手車平臺——人人車被曝出現危機並進行大裁員,網約車寡頭滴滴出行也被媒體曝出裁員2000人,相當於總僱員的15%。融資之王滴滴出行現在想要繼續融資,已經是一件非常難辦的事了。為什麼難辦?你想融資,估值卻沒有辦法調整,調整了之前的股東都不幹,但是你不調整,這個價格已經沒人投了。

【汽車人】創投市場寒冬會隨A股解凍嗎?

這幾家公司只是一個縮影,無論真假是非,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創投市場的錢不好找了,即便有,估值也要大打折扣。

歸其原因,除了大貨幣環境和金融政策外,就是這些初創公司的目標標的——二級市場了。歷經了三年多的熊市,A股上市公司估值被大幅壓縮,市值只剩下1/3到1/5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成了普遍情況。這直接導致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估值倒掛。

倒掛了也就意味著,上市後一些投資人可能就沒得賺了,甚至有可能虧錢。所以初創公司的吸引力便大大降低,機構精著呢,更不會當接盤俠。

如今,A股市場估值有所提升,對一級市場有幫助嗎?多數上市公司股價已經腰斬再腰斬了,這時候漲個50%,整體來說仍處於低位。我們來看一下,近期統計A股的整體估值在全世界來看,仍是最低的國家之一。

【汽車人】創投市場寒冬會隨A股解凍嗎?

退一萬步說,即便A股漲起來了,中國創投市場就會恢復到之前的繁榮景象嗎?

其實很難講,我們清晰記得在2013年到2016年期間,爆發了一股上市公司收購的資本套利的浪潮。當時《汽車人》做過一篇評論,認為這和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上市公司收購大潮非常相似,但和美國不同的是,他們是用市場的方法來解決,而我們是用高層強力干預金融市場改革,增強市場監管,打擊這些套利行為。由去年的影視公司“爆雷”引發的最近一波市場殺“商譽”的大跌,就是市場對套利做出的強力回應,出來混終究是要還的!

所以,無論是監管層還是市場裡的韭菜,對一二級市場的套利行為,都深惡痛絕,這是十幾年來的頑症了。一二級市場的套利方是一級創投市場高估值的元兇。市場本身是會進化的,而如今,對創投市場最大的打擊就是監管層和二級市場不再接受這樣的套利了。那些負責“吹泡泡”的,像孫正義的遠景基金,還是反應不過來,到了今天,還想著憑藉資本優勢“吹泡泡”去二級市場割韭菜。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二級市場轉暖,一級市場也難以再恢復到以前“大開大合”的時候了。利好的一面是,監管層和政策制定者確實想把那些優質初創公司的成長紅利,從資本家的手裡奪回來並分享給全社會,這就是“科創板”。

【汽車人】創投市場寒冬會隨A股解凍嗎?

細心點的朋友會發現,近期監管層的容忍度變高了,至今也沒有做出任何負面表態,只說要提高在證券市場違法犯罪者的犯罪成本。原因至少兩點:第一,市場轉好確實來之不易;第二,市場變好也為推出“科創板”建立良好基礎。

汽車“新四化”領域的初創公司在2014-2015年上一輪牛市期間如雨後春筍一樣湧現出來,能撐到現在的,也正是資金壓力最大的時候,但它們的股權融資想隨著A股市場變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應該會比最困難的時候強一些,卻不會到達二級市場的水平。

條條大路通羅馬,國家即將推出的“科創板”是註冊制。那些在一級市場融資不順利,認為自己真的有潛力的企業,大可到科創板來,但也別心存幻想。從蔚來汽車和北汽藍股的估值情況來看,如今的市場已經理性多了。(文/《汽車人》張恆,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