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俄羅斯正研發核動力火箭可用於星際旅行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道美媒稱,一位著名科學家表示,俄羅斯正在製造可用於探索火星及其他太空任務的核動力火箭。莫斯科克爾德什研究中心負責人弗拉基米爾·科什拉科夫對《俄羅斯報》記者說,這種火箭能夠在火星著陸,並在48小時後可重新發射升空。

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11月14日報道,熱傳導和數學模型專家科什拉科夫說,自2009年以來,科學家們就一直在研製這種火箭。他說,這種火箭使用了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獨特”推進系統,“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開展探索火星的任務,但那本身並非目的。我們的引擎可能會成為一整套太空任務的基礎,而這些任務目前看上去還像是科幻小說”。他還說,沒有這種火箭準備就緒的時間表。

他說:“重複使用性是首要問題。我們必須開發無需每飛行10次後就要調整或修理的引擎。而且必須在從太空返回48小時後又可以再次發射。這是市場的需求。”

報道稱,核動力火箭將搭載宇航員來往於目的地,速度遠比發展中的其他航天器要快,例如由太陽能板提供動力的飛行器。目前在老鼠身上開展的研究顯示,長時間太空旅行會對健康產生許多負面影響,科學家們擔心這可能也會出現在人類身上。科什拉科夫說,他們開發的系統“對於軌道間星際飛行尤為有價值”。

他宣稱,他們的引擎可以讓航天器在數天內抵達月球,在七八個月內抵達火星。

他在解釋工作原理時說:“從動力源來看,這就是一個加熱工作液體的核反應堆。加熱後的工作液體進入渦輪機,在同一個軸上有一個發電機。轉動渦輪機就可以產生電流,這通常是航天器運行所需要的,尤其是電等離子發動機。牽引電等離子發動機是作為運輸系統的航天器的驅動力。”

報道稱,科什拉科夫說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並表示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目前使用的是老技術,那不是太空旅行的未來。他說:“(馬斯克)基於長期發展使用的舊發動機創造了自己的火箭。他像商人一樣行事:他採取一種經過測試的現成解決方案,併成功應用。”

報道注意到,就在俄羅斯放眼星際旅行之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繼續將火星作為下一個大型任務目標。該機構最近宣佈,它的下一個探測器將於月底登陸火星表面。它有望在21世紀30年代利用“獵戶座”飛船首次將人類送上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