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體育特長讓人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競爭與合作

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發表在2016年3月的《南方航空GATEWAY》的文章《有體育特長的人,為什麼在社會中容易取得成功?》。

李稻葵教授在文章中總結到:

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過於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讓中國孩子多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會終身受益無窮。

為什麼有體育特長的人在社會中容易取得成功?

清華教授:體育特長讓人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競爭與合作

李稻葵教授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 博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我的分析是,運動員出身的人,一定具備有特殊的心理素質。

為什麼運動員出身的人在社會中往往脫穎而出?

他們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他們懂得如何去競爭,懂得團隊合作。這恰恰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幾年前的一個場景我至今難忘。

冬天,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最私密的會場,最高付費大佬們的專場,一幫國際大公司的企業家輪流與一撥一撥的國際政要以及個別學者見面。我被請去談經濟走勢。

上一場剛剛結束,大家都站著交談。我一進門,一驚:個個都是大高個,我1米79的個子幾乎是最矮的!

自我鎮定了一下,我馬上想起一早熟悉的事實:國際上很多領導人,都是職業或業餘體育運動員出身!練體育的,大個頭為主。

清華教授:體育特長讓人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競爭與合作

國際貨幣基金主席拉加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拉加德,曾為法國花樣游泳國家隊隊員

的確,大多數西方,尤其是美國領導人都有體育上的一技之長,有的曾經入選大學的體育代表隊,有的是職業運動員出身:

美國前任財長亨利·鮑爾森就曾是大學校橄欖球隊的明星球員;

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樣游泳運動員,世界著名的金融機構黑石集團的創始人蘇世民,曾經是校長跑隊的隊員……

清華教授:體育特長讓人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競爭與合作

美國前財政部部長保爾森

清華教授:體育特長讓人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懂得競爭與合作

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

不僅是運動員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學也注重培養有運動員背景的學生。我的分析是,運動員出身的人——專業運動員另說,因為他們需要異於常人的身體條件——一定具備有特殊的心理素質。

什麼是心理素質?

首先,運動員是懂得如何去競爭的一群人。體育遊戲天生就帶有競爭性,運動員身處其中,天生要善於競爭、喜歡競爭。

其次,運動員要懂得團隊合作。即使是單人項目,如乒乓球、體操、跳水、田徑項目等,也同樣需要團隊配合,因為一個團隊裡有教練、營養師、陪練等,只有每個環節都做到優異,才可能達到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只要人類社會存在,競爭和合作就是永恆的主題。這就是體育精神!人與人之間有競合,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存在競合,單靠一項是無法取勝的。而運動員身上是兩者兼備。

為什麼運動員出身的人在社會中往往脫穎而出?他們有難以擊垮的信心和號召力。一個能贏的團隊一定也是經歷過許多逆境的團隊,不可避免有過失望、恐懼、質疑、懊惱……尤其在千變萬化的比賽場上。

在競賽落後的情況下,核心人物必須摒棄雜念,千萬不能糾結在“真慘、真倒黴”的心態上,也不能妄想一舉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個球,才能把握住贏回來的機會

。這種機會往往轉瞬即逝,必須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這恰恰是一個成功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正是因為了解運動員這些特徵,國外商學院特別青睞有運動背景的學生。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研:畢業20年後,哪些校友群體為母校捐款最多。結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並不是學習最好的學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隊背景的學生,這些學生無論當年還是現在都是最有集體榮譽感的。

牛津大學有個久負盛名的羅德獎學金,這項創立110多年的獎學金有四項招生標準,其中一項就是喜愛體育,最好有運動成就。他們認為,這樣的人往往具備優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來領袖。

美國最負盛名的大學聯盟——常青藤聯盟最早就是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等若干所大學的美式足球運動體育聯盟,而非學術評比,比如奧數競賽的聯盟。而中國也曾經有過一段頗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像清華附中早在“文革”前,就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加入校隊,活躍於各種比賽,他們中成就了後來中國社會的精英。

反觀中國,到現階段我們的教育還是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太注意奧數、鋼琴等等。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這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