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我們在上一輪花鳥畫史曾經講過,宋代對畫家來說是一個很愜意的時代,畫的好可以有官職做,而且宋徽宗還根據科舉考試設立了書畫科目的科考並親自命題,這些都極大抬高了畫者的社會地位。

根據董其昌的理論,山水畫在唐代就產生了南北兩宗,五代依然延續南北分派的局面,到了宋代,這個局勢依然存在,南北宗的影響力在不同時期輪流坐莊,此起彼伏。北宋時期,北派當之無愧的佔據山水畫主流,成就最大的有2個畫家:李成(文人)與范寬(民間高手)。

李成據傳是唐代的宗室之後,祖籍西安,後來為了躲避五代十國戰亂其祖父從蘇州遷徙到營丘(今山東青州附近),所以又稱“李營丘”。用今天流行的說法,李成家祖上曾經闊過,不過到了他這裡就涼了,因為姓李的唐王朝早就氣數已盡,曾經的世家子弟也泯然眾人矣。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讀碑窠石圖》李成

縱:126.3cm,橫:104.9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李成的祖父做過國子祭酒與蘇州刺史,其父親做過青州推官,他也算是高級公務員家庭出身。古代人視讀書做官為最好的人生路徑,李成也不例外。李成一樣希望走仕途,就託好友王樸(時任後周樞密使,此時還沒有到北宋建朝)推薦個職位,王樸也很欣賞李成允諾提攜李成,但是王樸的猝死斷送他對仕途的幻想。仕途無望的李成開始放鬆對自己的節制,嗜酒無度,自此李成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李成整日混跡於東山附近,取當地實景作畫,由於山東丘陵並沒有如太行山那般巍峨,所以宋代郭若虛《論三家山水》說李成作品“煙林平遠之妙,始自營丘”,而且李成有“惜墨如金”的稱號,蓋因李成把淡墨用的出神入化。米芾《畫史》說:“李成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鄧椿《畫繼》說:“嘗見營邱所作雪圖,峰巒林屋,皆以淡墨為主,而天水空處,全無粉填,亦一奇也。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寒林平野圖》李成

120×70.2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成最初的繪畫吸收了荊浩、關仝的風格,我們知道荊浩與關仝描繪是太行山與關陝一帶巍峨高聳的山石,齊魯之地並無巍峨高山,所以李成多用平遠法構圖,自成一家。荊浩筆下的山橫立中間且有通天之勢,山石几乎佈滿整個畫面,給人震撼與壓迫感,李成的山則是遠闊疏林,給人清幽曠遠的感覺,有一種文靜的感覺,難怪對北派山水一種嗤之以鼻的米芾對李成另眼相待。

寒林、怪石、雪景是李成喜歡的題材。李成多把寒林畫在岩石洞穴中,把自己比作寒林,暗暗表達了君子在野不得志的惆悵。李成畫石的皴法很有特色。他先用中鋒線條勾勒山石結構,再輔以淡墨渲染。山石的形狀像滾動的雲團,故名“捲雲皴”。古人畫雪,多用淡墨烘托暈染水面和天空,留出空白借地為雪。李成反其道而行之,“其雪無痕處,以粉點雪,樹枝及苔俱以粉勾點”。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茂林茂林遠岫圖》李成

遼寧省博物館


由於高超畫藝,不少人許重金向他求墨寶,當時有權貴邀請李成去作畫,李成斷然拒絕,李成只是把畫畫當做愛好,在他眼裡,賣畫跟宮廷養的畫吏有什麼區別呢。另一方面,根據《東京夢華錄》的記載,李成的畫竟然出現在東京一家藥鋪的牆上。權貴重金求不得的畫竟然出現在藥鋪牆上,李成骨子裡還是一個耿直而個性十足的失意文人。

寒林、怪石、枯樹,想想就讓人壓抑,清寂孤寥的山水在失意士大夫階層迅速產生了席捲般的情感共鳴,李成的藝術價值生時就被廣泛認為與追捧,在世就成為公認的天下第一人。這是唯一值得欣慰的,以至於模仿、抄襲、偽造他作品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些畫家都改名帶一個“成”字。李成獨樹一幟的風格不僅征服了士大夫,也深刻影響了北宋畫院,郭熙就是他最得意的傳承人,甚至連皇家都為其山水折服。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晴巒蕭寺圖》李成

縱111.4釐米,橫56釐米

美國 密蘇里州 堪薩斯城 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慈聖光獻皇后曹氏可謂是李成的頭號粉絲,她四處收集李成的作品,還把作品做成了屏風,最厲害的是她竟然找到了李成的孫女,邀請李成孫女入宮替她鑑定真偽,可惜的是,李成孫女事後只挑出來了4幅真跡,其餘皆為贗品。米芾也曾報怨道“李成真跡見兩本,偽見三百本”。米芾所處是比李成稍晚一點的時代都難以見到真品,可見李成的影響力。李成是真正的“三位一體”畫家,征服了士大夫(文人)、院畫畫吏與皇家的所有人。

《宣和畫譜》收錄了不少李成的作品,流傳下來的《讀碑窠石圖》、《晴巒蕭寺圖》、《寒林平野圖》雖然真偽存在爭議,但是也不妨我們一窺李成的風格。

介紹完了失意文人、天才藝術家的李成,我們還必須說北宋另一位北派山水大佬——范寬。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溪山行旅圖》范寬

縱206.3釐米,橫103.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比想做官但是做不了官的李成,范寬是沒有一點任職記錄可查,是真真正正的“高手在民間”。《宣和畫譜》記載范寬“風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總結起來,一個鬍子拉碴、喜歡喝酒且特立獨行的人出現了。范寬本來叫範中正,但是因為為人厚道好相處,寬宏大量被稱為范寬,他也欣然接受。

偉大的畫家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范寬也不例外,范寬一開始模仿了荊浩、李成的作品,後來范寬感覺與其學習這些古人咀嚼過的二手知識,不如直接向大自然學習,這是當時很流行的道教的自然觀,要求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與自然融為一體。於是范寬搬往終南山,終日在山裡觀察,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風格的作品。

范寬最出名的作品就是學山水畫必臨的《溪山行旅圖》,歷史上這幅畫一直是被當做佚名的,直到清代也是如此,因為北宋時期作畫還不流行跟後來的畫家一樣署名並蓋章。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溪山行旅圖》局部 駝隊後 樹下有“范寬”二字


直到1958年的某一天,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書畫組工作人員李霖燦在陪同美國藝術史家艾瑞慈(Richard Edwards)與 Geogre Kuwayama 仔細端詳這幅作品時,在駝隊後的樹下發了“范寬”2字署名才讓這幅作品有了確定的主人——范寬。

由於范寬是陝西華原人,其描繪的山水也帶有陝甘地區的特色:險峻高聳。范寬的山是巍峨的,與李成的“惜墨如金”不同,他善於用雨點皴與積墨法來表達山的蒼莽雄渾,范寬喜用積墨,厚實而滋潤,以致於晚年的作品被後世評價為“晚年用墨過多,土石不分,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液晦暝”。

傳世作品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畫史》提到所見真跡三十件,除去《溪山行旅圖》是公認的真跡以外,《關山雪渡圖》、《萬里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也存在巨大的爭議。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雪景寒林圖》北宋 范寬 絹本水墨

縱193.5釐米橫160.3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臨流獨坐圖》北宋 范寬 絹本淡設色

縱166.1釐米橫106.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雪山蕭寺圖》北宋 范寬 絹本淡設色

縱182.4釐米橫108.2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小編認為《雪山蕭寺圖》整幅畫面的清新與淡墨使用與其確定性作品《溪山行旅圖》相去甚遠

「山水畫史~4」北宋:李成很失意 范寬在民間

《秋林飛瀑圖》北宋 范寬 絹本設色

縱181釐米橫99.5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