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味精吃多了會致癌、脫髮?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為你說清楚

不知你是不是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味精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甚至可能致癌!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那些關於味精的謠言

關於味精有害的說法,已經流傳多年。但可以說,它們都是謠言……

最典型的恐怕要數下面這幾條:

謠言1. 味精能導致記憶力下降甚至變傻

根本沒有證據證明味精能讓人變傻,甚至恰恰相反,合理食用味精,能讓人“變聰明”。

乾貨│味精吃多了會致癌、脫髮?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為你說清楚

味精裡的穀氨酸鈉在胃酸作用下可轉化為穀氨酸。穀氨酸是參加人體腦代謝的唯一氨基酸,能促進智力發育,維持和改進大腦機能。因此味精對改善智力不足及記憶力障礙有幫助。

謠言2. 味精超過100℃會突變致癌

味精裡的穀氨酸鈉,在加熱後可轉變成焦穀氨酸。一般人們認為會致癌的就是它。不過,100℃溫度加熱1小時,才有0.6%的味精生成焦穀氨酸。

實際上,焦穀氨酸也不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給出的致癌物名單上。

謠言3. 味精會導致脫髮

在美國醫學協會、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權威部門的評審中,從來沒有關於吃了味精會脫髮的說法。

除了前文提到的穀氨酸,穀氨酸鈉進入人體後還可轉化為谷氨醯胺和酪氨酸。而這些氨基酸是人體蛋白質的重要組成單元之一,怎麼可能導致掉頭髮呢?

乾貨│味精吃多了會致癌、脫髮?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為你說清楚

在國際權威機構JECFA和美國、歐盟的監管體系裡,味精都被認為是安全的,在食品中的使用也無限制。

不過當然啦,

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會出問題,

糖、鹽、醬油、醋等調味料都一樣。

味精咋吃、咋選?

1. 溫度太高時,不宜放味精

味精溶解的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味精會脫水,產生結晶。溫度再高些,會出現焦穀氨酸。

焦穀氨酸沒有鮮味,所以做菜或湯要等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為佳。

乾貨│味精吃多了會致癌、脫髮?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為你說清楚

2. 放醋的食物,不宜加味精

在酸性條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鮮味效果下降。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就不用考慮味精啦。

3. 拌涼菜時,不宜放味精

如前文所說,味精在溫度為70℃-9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

如果做涼菜時你堅持非要放味精,也不是不可以,但要先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乾貨│味精吃多了會致癌、脫髮?關於味精的真相這次全為你說清楚

4. 炒肉菜時,不用放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

除了肉類,在用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帶“鮮味”的食材調製佳餚時,也沒必要再放味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