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盗墓网红”洛阳铲,制作的工艺有多考究?


这几年随着盗墓主题的影视剧在网络上人气攀升,其中可称为“下墓必备”的利器洛阳铲一时引起不小的热度。但洛阳铲的来历和制造方法,却没有那么为人所知。( 本篇摄影/王立力)

洛阳铲也称为探铲,目的就是为了辨别土质,探墓打孔。据传洛阳铲是河南洛阳附近农村的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众所周知,地下的古墓一般位于地下深处,上盖土层较多,不易疏通。因此,以盗墓为生的李鸭子借鉴打地洞的工具,创造了洛阳铲。

洛阳铲铲身不是常见的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常见的铲夹宽仅两寸,其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打造洛阳铲需要20多道工序,关键在于成型时打造弧度,稍稍偏差一点,洛阳铲便带不上土,无法分析地下的情况。

制作洛阳铲的前几道工序是下料、煅烧和锤炼。每一个洛阳铲的制造需要师徒二人合力完成。用厚铁板截成大小合适的长铁块,放到炉火内煅烧,铁块变红变软后,徒弟抡大锤,师傅抡小锤将铁块打薄打长。

准备好材料后,便来到了关键的步骤:成型。将扁铁块重新放进炉火内烧软后,夹出放在大铁墩上。师傅夹起摆放到一截直径约4厘米、长约20厘米平放的圆铁柱上,另一只手夹出一块半圆形的与圆铁柱差不多等长的厚钢模,压放在扁铲上。此时徒弟用力击打铁膜,一锤定音。

建造出雏形后,师傅开始后期处理阶段,反复调整铲头、铲尾的弧度,经过数道精细的工序,一个合格的洛阳铲才能顺利完成。

特殊的结合力,能够带出地下的泥土。制作出炉的洛阳铲。正是因为纯手工的打造,数次的锤击使得铲壁平而不滑,有

根据需求不同,洛阳铲的大小型号也各有相同,并不单一只有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便携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