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為何成燙手山芋?四次混改無人接盤

沒有記錯的話,這是第四次掛牌流拍了,自9月17日起以及奇瑞控股在長江產權交易所掛牌發佈公告,奇瑞本意想要吸收新的資本力量,但公告數次到期數次延期之後,新資本都沒有露面。

截止到上個月21日,增資擴股項目公告馬上再次到期,如果沒有新的接盤俠上位,則意味著奇瑞四次混改想法先後均落空,有外界說法表示,奇瑞本意是好,但條件太過於苛刻,導致外來資本先後放棄奇瑞。

奇瑞為何成燙手山芋?四次混改無人接盤

奇瑞的胃口並不小,9月17日首次掛牌數據顯示,奇瑞想要的資本遠遠超過市場想想,奇瑞集團以及奇瑞股份分別擬定19.62億以及10.13億新股,底價分別為83.32億以及79.11億,合計引入資本預達到162億之多。

拋開通貨膨脹因素,當年吉利全資收購(乘用車業務)不過18億美元,奇瑞喊出的天價162億,也只是給新資本一定的股權。

而且奇瑞集團目前財務數據並不夠出色,奇瑞集團18年上半年淨利潤只有1.5億元,奇瑞股份虧損達7億之多,據21世紀經濟報道,奇瑞集團以及奇瑞股份負債高達553億以及565億,負債率達到74%、73.9%,基本處於爆表狀態。

奇瑞很缺錢,缺到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的地步。

奇瑞為何成燙手山芋?四次混改無人接盤

但奇瑞碩大的胃口之下卻沒能給投資者引來好的投資方向,至少現在的奇瑞不值得大投資者以160餘億的巨大現金流入股,昔日的自主品牌老大奇瑞目前的發展狀況並不能算太好,10年前銷量超越廣州本田以及一汽豐田、的奇瑞,10年後的銷量原地踏步不動,先後被長安、長城以及吉利等品牌迅速超越,在三大品牌先後進軍百萬俱樂部的時候,奇瑞品牌仍然在40萬年銷量踏步不前,整個集團銷量不過70萬臺。

而且不僅僅是銷量層面表現表現不好,奇瑞戰略層面頻頻失誤,經過了多之後奇瑞又陷多車型戰略,不僅僅產品價格區間重疊嚴重,而且產品設計頻頻不入流,再加上內部貪汙腐敗時有發生,奇瑞的問題應該從體系根源引入。

投資者眼光向來毒辣,相比於只看產品的而言,他們更看重體系是否健全安康,至少奇瑞目前如此體系大多也會被投資者拋棄。

但由於奇瑞虧損相當嚴重,而且無法達到上市的條件,這不僅意味著奇瑞極度缺錢,而且也無法從市場拿到二級,在新品極速推進、車聯網、以及電動汽車多樣重壓之下,任何一項都需要大量的研發。

有多快引入新投資者,奇瑞就有多快脫離困境,相反如果奇瑞無法引入大資本,那麼奇瑞仍將渾渾噩噩度日。

奇瑞為何成燙手山芋?四次混改無人接盤

大型汽車集團先後上市,長安、上汽、吉利、長城先後上市,奇瑞作為擁有200萬年產能的超大型企業,最近三年營收分別達到了280億、329億以及294億,數百億的營收彰顯集團龐大的現金流流轉能力。

而且隨著盤子不斷擴大,新品不斷推出的情況之下奇瑞銷量表現還算不錯,去年1-10月份累計銷量幾近60萬,同期比上漲幅度超過10%,但奇瑞一直追求數據上的好轉,新品牌一個接一個落地,捷途、星途等極度耗資的新品相繼推出,不計後果的發展導致盈利能力極差。

單從奇瑞控股方面來說,近兩年的營收分別為133.8億、153.9億元,淨利潤卻只有2.2億、5.73億,盈利能力的低下無法達到上市要求。

缺錢的奇瑞在找新股東,但對新股東的要求相當之苛刻,奇瑞內部要求新股東不具有話語權,只是單純的進行資本投資,面對200萬年產能佈局、60餘年銷量、負債高壘的奇瑞,幾乎沒有盈利能力的奇瑞集團無法單純的吸引資本投資,畢竟資本是逐利的,而且考慮到奇瑞並沒有給新資本很強的話語權,所以說難尋接盤俠。

奇瑞為何成燙手山芋?四次混改無人接盤

國內市場目前擁有130餘家傳統汽車企業,將近70家新勢力車企,資本入駐可以選擇更多更好的企業,新勢力車企頻頻動作,蔚來、小鵬、威馬等勢如破竹,在這種清苦下大資本投資奇瑞並非是一個明智的選擇,2019年車市繼續縮緊,奇瑞如果無法引入新的資本,在推新堆建起來的銷量虛假畫面之下,仍然有一個千瘡百孔的資產報告。

缺錢,但又不捨得割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