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產品“淨值化”,五步工作需到位

來源丨資管小生袁吉偉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資管產品需要進行淨值化管理,這對於投資標準化金融資產的資管產品相對容易,而對於非標類資管產品相對較難。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面臨較大挑戰,資管新規還有兩年過渡期,需要加快探索淨值化產品,從理念到實踐實現轉變,也給予投資者適應的過程。

正確認知淨值化管理理念

淨值化管理是資產管理行業通行的做法,對於信託產品而言,實施淨值化管理從表面上看是採用一定方法產品價值,但是從實質上看將徹底改變信託業務模式和盈利模式。

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是打破剛兌的重要基礎。打破剛兌的前提是需要投資者具有投資風險識別能力,獲取與其承擔風險相對應的收益,投資者與受託人職責邊界清晰。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有利於及時反映產品價值波動,並傳導給投資者,這將一改以往的獲取固定收益的類存款形式,促進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更加理性地進行投資決策,有利於真正實現“賣者有則,買者自負”的理念。

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將改變信託業務模式。過往信託產品主要是類信貸模式,在支付投資者固定收益後,依靠收取類利差的信託報酬作為主要盈利來源。採取淨值化管理後,則需要在信託產品銷售階段清晰列示信託報酬率、銷售費率等,明確計提方法,投資標的價值扣除上述費用後,剩餘部分全部為投資者所有,以產品淨值的形式反映出來。這意味著信託公司信託報酬的來源不再是類利差,而是管理費,此時更需要通過專業水平贏得客戶信賴,通過專業管理為投資者創造更高價值而分享超額收益。

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將提升信託業務經營透明性。淨值化管理可以將更多信息及時反映在淨值中,因此淨值的走勢可以及時傳遞產品信息。諸如最新會計準則,當確定發生信用減值時,需要確認整個存續期內預期信用損失,信託產品淨值會有明顯下行。所以,淨值化管理將改變過去信息披露滯後或者不披露的問題,更真實反映信託產品狀態。資管新規也規定“當以攤餘成本計量已不能真實公允反映金融資產淨值時,託管機構應當督促金融機構調整會計核算和估值方法”。

淨值化管理的實踐

國內外資管行業已長期推行淨值化管理,這主要是以公募基金為代表。公募基金主要投資於高流動性並具有公開市場交易金融產品,具備較高的淨值化管理條件,貨幣基金採用攤餘成本估值,其他類型公募基金均採用公允價值進行估值,而隨著監管政策的調整,未來貨幣基金也超在公允價值估值的方向改革。相比較而言,私募基金投資方向多種多樣,淨值化管理難度更高,證券投資類私募基金淨值化管理水平較高,而其他非標類私募產品淨值化管理正在持續推動。

為解決非標資管業務的估值問題,各方監管部門、協會組織也在加強此方面的研究和實踐總結。歐盟另類投資基金經理指令中專門設置了一章,規範估值行為,主要是要求至少每年度計算一次封閉式另類投資基金淨值,需要建立明確的估值流程和政策,估值職能既可以第三方承擔,也可以由另類資管機構自行完成。國際私募和創投組織推出了估值指引,主要從估值原則、估值方法、具體應用等方面提供了最佳實踐指導。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立了估值小組,研究制定估值體系,目前已覆蓋固定收益品種、非上市股權等投資標的的估值方法,公募基金、券商資管計劃等領域得到了應用,推動估值技術水平的提升。

從信託產品看,目前證券投資信託產品已經能夠做到很好地進行估值,相關係統、數據都比較完備。但是對於非標產品一直未實施淨值化管理,由於非標產品是信託公司主動管理的核心產品,探索此類產品的淨值化管理將成為攻堅工程。這其中,股權投資類產品已經形成為較為共識的估值方法,諸如現金流折現等,我國基金業協會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估值體系架構,可以進一步借鑑。而對於非標債權信託產品的淨值化管理難度更大,相關實踐和理論研究都不多,基礎數據不充分。在具體估值方法選擇上,攤餘成本相對簡單,也符合資管新規對於適用攤餘成本的前提條件,但是估值精確性不高;使用公允價值方法估值則由於信託產品尚未建立公開交易平臺,難度較大。

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資管新規過渡期也僅剩下兩年時間,需要加快推進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體系,順利完成新老產品的過渡,否則信託產品發行將在資管新規全面實施後出現斷崖式的下跌。

一是需要建立較完善的估值流程和管理架構。估值是受託人的核心職責,也是投資者的核心利益所在,確保估值的精準性和有效管理,這也是受託人盡職履責的重要體現。從最佳實踐看,需要建立完善的估值流程和政策,規範估值工作;需要由董事會會下的專業委員會決策估值方法的選擇、估值政策的制定;實現估值團隊與投資管理團隊的隔離,需要設立校驗估值方法和評估估值結果的專業團隊,保證估值合理、統一和精準。

二是需要搭建淨值化管理的基礎設施。估值需要較完備的系統,藉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估值精準性和高效率,實現數據調取、計算以及報告等工作;需要加強信息系統的運營維護,確保能夠有效運轉。估值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數據做支持,對於標準化金融產品可以藉助外部第三方成果,而對於非標準化產品,則需要儲備宏觀、行業、微觀主體等維度的數據,在計提減值損失時,需要使用違約率、違約損失率等基礎數據。估值需要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為估值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

三是需要完善信息披露。信託公司應該做好淨值化管理的信息披露,諸如在產品發售時,需要披露估值技術方法、估值頻度以及相關政策;在產品運行期間需要定期披露產品淨值;針對重大風險事件時計提減值損失,或出現異常偏差時修正估值方法,需進行相關信息披露。

四是需要維護淨值的穩定性。投資者雖然有不同風險偏好,但是總體還是希望保持淨值穩定,降低波動性。目前,非標債權信託資金均投向單一融資主體項目,一旦出現重大負面事件,將會計提損失,信託產品淨值波動將會非常大,這並不利於維護投資者利益。未來,穩定淨值需要加強組合投資管理,實現單個融資主體的限額管理,提高風險分散度,促進信託產品基金化發展。

五是需要制定政策指導或建立專門的研究小組。淨值化管理是一個複雜的體系,需要監管部門給予更進一步的政策指導,也需要組建行業的專業人士,加強開展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的實踐研究,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方法和操作指引,統一行業做法,解決實踐難題,提升信託公司淨值化管理水平,實現盡職履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