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漸凍人症,終於知道什麼意思了

我們都知道,在2014年興起了一個冰桶挑戰的遊戲,可是很多人只知道好玩,卻不知道這個遊戲的意義在哪

冰桶效應的來源是,旨在關注漸凍人症(ALS)。要求參與者在網絡上發佈自己被冰水澆遍全身的視頻內容,然後該參與者便可以要求其他人來參與這一活動。活動規定,被邀請者要麼在24小時內接受挑戰,要麼就選擇為對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捐出100美元。

該活動旨在是讓更多人知道被稱為漸凍人的罕見疾病,同時也達到募款幫助治療的目的。在美國就有170萬人參與挑戰,250萬人捐款,總金額達1.15億美元,這可能是為某種疾病或緊急情況捐助最多的款項。雖然很多人都只知道這個活動風靡全球,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少知名人士參與,但是不知道其意義,今天小編也算為大家解惑了。

冰桶挑戰&漸凍人症,終於知道什麼意思了

看著圖片中挑戰者被一桶桶冰水迎頭澆下,即使作為旁觀者彷彿也能感受到那種徹骨奇寒。

然而,這項挑戰對於常年居住在寒冷地域的俄羅斯居民來說卻似乎是“小兒科”了,而就有一名來自“戰鬥民族”的科學家進行了一次“冰桶挑戰”的升級版——“液氮挑戰”。克拉斯諾雅茨克州34歲的Anton Konovalov在一家生產液氮的化工廠工作。在他上傳的一段視頻中,他用一桶液氮迎頭澆下,這種液體的溫度達到零下195度。很多人都在電影裡面看到過這樣的劇情,用液氮把那些保險櫃或是門凍住,然後輕輕一敲就碎了。可以想象這樣的東西放在人身上會是怎麼樣的後果。

冰桶挑戰&漸凍人症,終於知道什麼意思了

為了驗證桶內液體的真實性,Konovalov還將一根樹枝伸進桶中,樹枝立刻被冰封,並很輕易地在他手中被碾成了碎片。

然而被如此寒冷液體澆下後,Konovalov卻只是搖了搖頭,雖然很冷,但完好無損。為確認他確實安然無恙,他的朋友們還上前觸碰他的臉頰,可以看到Konovalov的皮膚依然是柔軟的,而後者仍然可以哈哈大笑。

不知道我們很多在農村的人在燒火爐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過爐盤蓋,當有水滴落在上面時並不能很快的覆蓋在某一個點,而是像粘不上一樣到處跑。

在1756年有一位名叫萊頓弗羅斯特的科學家在一把燒的通紅的鐵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懸浮起來並持續30秒,萊頓弗羅斯特效應水滴能夠懸浮起來的原因在於,接觸炙熱的鐵勺後,水滴底部立即形成一層水蒸汽,把水珠與鐵勺隔開,就使得水滴懸浮起來,懸浮起來的水滴暫時不能吸收更多的熱量,減慢了汽化速度,因此懸浮可以持續30秒,這就是萊頓弗羅斯特效應。依據萊頓弗羅斯特現象的原理,液態氮會在手上迅速沸騰並形成隔熱層,防止手凍傷,因此便可徒手觸摸液態氮。原理很複雜,可以上網去搜相關知識看一下,《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亦曾在節目中利用萊頓弗羅斯特現象,嘗試把手沾溼後放進燒熔的鉛裡,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冰桶挑戰&漸凍人症,終於知道什麼意思了

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瓦特是改進,至於那個故事就不知道是真是假了。而萊頓弗羅斯特也發現了萊頓弗羅斯特效應。這些都源於生活中的小常識,只是沒讓你發現而已。

雖然他們已經把容易發現的都發現完了,但是這個世界仍然還很神秘,還有許多秘密在等待著有緣人,而如果自己頭腦裡面沒有一點貨的話,估計就算是給你看你也發現不了什麼的。知識儲備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這方面的運氣和天賦就別去執著,否則走火入魔就玩大了。

多看看小編的文章說不定哪天你也會有神奇的發現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