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初次聽聞“寒門貴子”這一話題,是來源於一個曾經火爆一時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作者“永樂大帝二世”是一個在銀行工作了十年的資深HR,在工作期間他接待了一些實習生,他把這些實習生分為以下四類人:

1.農村家庭出來的,學習很努力,表現很優秀的。

2.父母在黨政機關工作的,知書達理的。

3.出身商人之家,幽默風趣的。

4.大城市的知識分子的孩子,高傲自信,不卑不亢的。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觀察,作者發現這四類學生的性格特徵,處事方式,工作態度以及對未來的規劃都大不相同。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其實所謂“寒門”就是指貧寒微賤的家庭,“貴子”則是指有出息的人,能夠光宗耀祖的人。

“寒門再難出貴子”實則是一種妥協的,無奈的悲觀思想。

對於大多數出身普通家庭的人,是不太願意接受這一觀點的。可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後,才不得不低頭默認這種觀點。

畢竟家庭教育的優劣對一個人的健全和發展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是勤奮,才能和機遇所促成的。

而這三個因素中極為重要的定是機遇。一個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掌握諸多技能的孩子,往往能抓住機會。甚至這個機會的來源就是這個極為優秀的家庭。

而出身普通的家庭的人想要得到一個好的機會定要付出比出身高貴家庭的人多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努力。

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畢竟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時代,現實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殘酷。

但無論這個世界多麼的殘酷,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贊同“知識改變命運”這個觀點的。因為我們不願也不會像現實低頭。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北京大學研究生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的關於“寒門貴子”的演講讓出身普通的人重新激起了鬥志。

演講中提到她的父母沒有文化,但始終明白讀書對一個人的重要性。而面對這再普通不過的出身,劉媛媛也沒有抱怨。她始終認為人生和人生沒有可比性,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的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感受。

若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這就是抱怨的一生,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命運這就是鬥士的一生。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BBC曾有有這樣一個紀錄片叫做《人生七年》。這部紀錄片選中了14個出身大不相同的被訪者,從他們7歲開始,每隔7年做一次記錄,直到他們56歲。

這部跨越了49年的紀錄片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但這之中也不乏落網之魚。

一個出身貧寒的叫做尼克的小孩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大學教授。

其實“寒門出貴子”例子也數不勝數。人生來就是並不公平的,這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

步入社會後,我們只能孤軍奮戰。沒有誰能幫你一輩子,想要得到的一定要靠自己爭取才有意義。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唯一。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人奮鬥的進階史!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定不能缺少正確的引路人。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告訴孩子寒門還是可以出貴子的道理。

其實教育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只有父母領會了生命和奮鬥的意義,才會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寒門貴子,命運之手總會有落網之魚。改變命運,貴在奮鬥,要相信自己可以殺出一條路來。哪怕這條路上荊棘密佈,擁擠不堪,只要我們不怕受傷,享受孤獨,終會找到一條只屬於我們自己的成功之路。

改變命運,道阻且長。但我們應該堅信心之所向便是光。

“寒門貴子”不是一個命運的話題,而一個奮鬥的故事。

這個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