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窮越生——從經濟學看中國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說到生育問題,我們應該先明白的一件事:為什麼老一輩人的觀念會是多子多福?

1、從經濟學上講,多子多福就是分散投資。

我們知道傳統的中國是一個農耕國家,農耕國家有一個歷朝歷代都解決不好的問題,那就是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問題,其次是受限的醫療條件。

當環境惡劣,出現饑荒、瘟疫或戰亂的時候,你不知道孩子能否活到成年,因此為了繁衍後代的效果最大化,你就必須要生下儘量多的孩子,然後期待其中有足夠多的人能活到成年。

不然,家裡的田誰來耕作,誰來養活整個家。

我們勤勞善良的先人們,無一例外都是農耕時代下養兒防老意識形態下的產物。

越窮越生——從經濟學看中國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跟現在提倡大家繳納養老保險是一樣的,當時每多養一個孩子,就像多了一筆投資,等老了,幹不動了還有飯吃(收入)。

這聽起來有點傷感情,但理論上,它就是這麼回事。

比方說,為什麼那麼多家長喜歡自己的孩子是找鐵飯碗的工作?不就是因為它未來收益穩定,可預期麼。

如果讓你去瞎折騰,萬一搞得窮困潦倒怎麼辦?誰來給自己養老送終。

所以,多子多福是農耕時代的一種養老投資行為。

現在很多農村地區還遺留著這種觀念也是無可厚非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嘛,況且地區發展不平衡,很多農村的條件根本沒法跟城市比。

基於對以上觀念的擔憂,在全面二胎政策實施的2015年,曾有專家預測,全面放開二孩勢必會造成“嬰兒潮”現象,甚至建議要做好抑制人口增長過快的準備。

不過,這些擔憂似乎是多餘的。

2018年是我國全面放開二胎的第三年,曾經預測的呈井噴式上漲的景象並未出現,生育率反而逐年下降,有專家預計2018年新生兒跌破1500萬。

並且,這種下降或會延續。

越窮越生——從經濟學看中國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2、為啥放開二孩了,出生率還是不漲反降?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先看一下我們國家經濟的基本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從一個農耕國家逐漸建設成為了工業國家。政治經濟、醫療條件等都取得了世界矚目的進步。

生活越來越美好,很多人開始更關注自身的需求,抓緊享受當下,有哪心思生兒育女。沒結婚的紙醉金迷,夜夜當新郎,結了婚的滿世界撒歡過二人世界。

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發現原來把孩子養活已經變成很容易的事了。

但養好就很難了,特別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多子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不意味著多福了,而是多了一份負擔。

越窮越生——從經濟學看中國出生率下降的原因

無論是房子、教育,還是醫療,總有一樣能讓你輕鬆脫富致貧。

連人民日報海外網都忍不住發聲: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生育不能畫餅充飢。

如果你沒錢還生了好幾個兒子,將來兒子都娶不到媳婦。倒不如現在把所有資源都集中投資在一個孩子身上,確保將來他能順利成家立業。

從經濟學上講,這叫聚焦發展,集中投資,確保你的每筆風投都能有好的收成。

就這樣,生育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從量向質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