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照居士注《百喻經》(配插圖)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白話文】很久以前,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到大海里去打撈沉香這種木料。經過了好幾年,才打撈了一車。把它運回家後送到集市上去賣,因為價格昂貴,所以一直沒有人過問。過了好多天,這車香木都沒能賣出去,他感到很疲勞厭煩,心裡十分苦惱。他看到賣木炭的,都很快地將木炭賣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燒成木炭,這樣就可以很快賣出去了。”於是他就把沉香木燒成木炭,送到集市上去賣,結果只賣了不到半車木炭的價錢。

圓照居士注《百喻經》(配插圖)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世間上也有類似這樣的愚人,為了上求佛果,本該在廣大圓融的佛教教義中,努力精勤地修行,但是因為難以達到,於是就產生了改修小乘佛法的念頭——“還不如去求小乘聲聞果位,快速了斷生死,證得阿羅漢果。”

【圓照居士注】大乘佛教的唸佛法門其實已經很簡易、快捷了,唸佛不得力的人還可以修“心密”,也很快捷。修行人按照大乘佛教修行的路線方針不應改變。“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圓照居士注《百喻經》(配插圖)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文言文】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甚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值。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羅漢。”

圓照居士注《百喻經》(配插圖)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

(《百喻經》,是古印度高僧伽斯那從修多羅藏十二部佛經中擷取素材編撰而成的一部教誡類經書。南朝蕭齊永明年間,求那毗地把《百喻經》譯成文言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